6

1。4。2 有机硅共聚改性环氧 6

1。5 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7

第二章 实验部分 9

2。1 实验药品 9

2。2 实验仪器 10

2。3 实验过程 11

2。4测试与表征 12

2。4。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12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12

2。4。3 交流阻抗测试(EIS) 12

2。4。4 盐雾测试 13

2。5。5 接触角测试 13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14

3。1 MDI与PDMS及环氧E-51反应活性的探讨 14

3。2 –NCO封端的预聚体和改性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15

3。3 交流阻抗(EIS)分析 17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19

3。5 盐雾分析 20

3。6 改性涂层的表面特性 22

结论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绪论

1。1 前言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环境介质中氧气、水分或其他物质离子的侵蚀,容易造成金属锈蚀、木材腐化、水泥风化等破坏现象。金属的腐蚀是世界上的最大浪费之一,它不仅腐蚀金属及其部件,而且还会造成因腐蚀而引发的严重事故[1]。在许多的防止材料腐蚀的手段或者延长材料使用寿命的途径中,在物体表面涂覆涂层是最为普遍和常用的。在所有的涂层中,有机涂层因其施工工艺简单便捷、作用显著、成本低廉、性能突出以及寿命长等特点在材料的防腐蚀应用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有机涂层应用的过程中,单一的成膜物质或者树脂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金属所面临的腐蚀问题,或者不能满足环境对有机涂层的其它要求。因此对有机涂层的成膜物质或者树脂进行改性就成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改性的过程中又会带来其它的很多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不同高分子树脂的混合所造成的体系不相容的现象。不相容的现象或者相分离的结果将对有机涂层的性能,特别是防腐蚀性能带来不同的影响。如何从分子设计的角度,通过控制物理或化学改性树脂体系中相分离的行为来调控分散相在体系中的结构以及相关界面的性质,成为了提高有机涂层性能的核心问题。本文立足于最常用的环氧树脂体系,探讨了不同链长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其中的相分离行为对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论文网

1。2 环氧树脂概述

1。2。1 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是从环氧化合物衍生而来的齐聚物或聚合物[2]。其微观分子构成中含有不少于一个环氧树脂的特性基团——环氧基。环氧树脂的主链一般还含有其他结构,如工业中最常用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主链上有苯环(芳香族类链节)等。室温甚至200℃以下温度的EP不会自交联固化,只有在适当的物质以及特定的条件下,会形成三维交联状的固化化合物[3]。

1。2。1 环氧树脂的特点

上一篇:电弧离子镀TiAlN硬质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泡沫铝合金钎焊工艺性能研究

智能自愈合多聚糖水凝胶的性能研究

微发泡注射成型PP/HDPE聚合...

交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具有双纳米构造的聚偏氟...

聚多巴胺微胶囊的结构与特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D-二聚体的研究

聚硼硅氧烷对PC/PBT合金的阻燃作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