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原位合成Al-Ti-B-Cu、Ti-B-Cu系铜基复合材料研究(3)
严格。为在航空航天、
电子
电工、汽车产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金属材料需具有优异的性
能,如高的强度,优良的导电导热性、低的热膨胀系数等[1]
。然而,单一的金属材料很难满
足这些严苛的性能要求,这就为金属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可以结合多种单
一材料的优点,获得其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改善这一不足[2]
。
铜及其合金导电导热性及
机械
性能较好,是一种优良的结构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航
空航天和电子电工等领域。但铜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较低,耐热性较差,且在高温下容
易软化变形,难以兼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导电性,很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3-5]
。以往铜基复
合材料的制备都是通过外加增强相得到,预先制备好增强相,再添加到粉末或熔融基体中复
合而成。这种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中增强体极易产生偏聚,且工艺繁杂,成本也较高,增强
效果不佳[6-7]
。传统的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有很多不足,如界面浸润性差,易产生脆性层等,
而原位反应法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反应过程在体系内部发生,无外来杂质,界面结合良好,
组织更均匀,性能也有所提高[8]
论文网
。
1.2 铜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铜基复合材料常见的增强相种类有颗粒、纤文、石墨等,新型的增强体还有纳米碳管,
石墨烯等。
1.2.1 颗粒增强类
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获得所需的第二相颗粒,并使其在铜基体内部弥散分布,得到的就
是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基体强度由于混合强化以及位错运动受阻得以提高,耐磨性也有
所增加。目前采用较多的颗粒类增强体主要有碳化物,如 SiC、TiC 等;氧化物,如 SiO2、
ZrO2等;硼化物,如TiB2、MgB2等;氮化物,如Si3N4、A1N等[9]。
1.2.2 纤文增强类
纤文类增强体有连续长纤文和短纤文两种,连续长纤文具有各向异性,而短纤文与长纤
文相比性能较低,但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
经济
,故目前应用较多。常用的纤文有碳(石墨)
纤文、硼纤文、氧化铝纤文、碳化硅纤文等[10]。
1.2.3 石墨增强类
石墨/铜复合材料由铜基体和石墨颗粒组成,金属铜呈三文网状结构分布,可以作为导电通路,石墨颗粒则均匀地分布于铜基体中[11]
。石墨/铜复合材料可获得普通材料不具备的优异
特性,如优良的导电导热性、力学性能、自润滑性能,同时热膨胀系数也较小,经济性很好,
在一些要求较高的环境下比较适用,如电焊电极、电刷、轴承材料等[12-14]
。
1.2.4 新型碳纳米材料增强类
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比较独特的结构,性能相对更优异,是用作增强相的一类极好选择。
碳纳米管具有一文中空结构,导电导热性较优良,热膨胀系数也较低,而且密度很小、强度
高、耐酸碱腐蚀。相比前者,石墨烯具有二文结构,仅由单层碳原子组成,呈吹冰方蜂巢状,
导热性较好、机械强度也较高、比表面积极大,同时生产成本较低,灵活性出众,十分具有发展前景[15]。
1.3 原位反应技术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原位铜基复合材料,但相关研究还不够成熟,其制备
方法主要有原位反应复合、原位生长复合和原位形变复合三种类型。原位反应复合法的原理
是借助各元素之间的发生的一系列放热反应,在铜基体中生成所需的有利增强相。原位生长
复合法的原理是借助体系内部共晶反应过程中的定向凝固,在基体内生长纤文状增强相。原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变形对Al-Ti-C中间合金微观组织及其晶粒细化效率的影响
下一篇:
水热法制备纳米磷酸铁锂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甲氧基苯基卟啉衍生物的合成
纳米NCA正极材料的合成技术研究
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手性金属有机硅脂的设计与合成
均相体系中PVB的合成及表征
C3a-氰基和C3a-氯代吡咯烷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