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膜吸收处理含苯有机废气研究(3)
1.4膜吸收技术
1.4.1膜吸收技术的研究方向
目前膜吸收技术在VOCs的治理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现阶段主要用于对酸性气体的应用研究,其中膜吸收处理二氧化碳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8]~[10]。膜接触器最早应用于血液充氧,1985年,Zhang和cussler[11]首次提出了其用于工业应用的可能。由于中空纤文膜接触器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该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鉴于膜吸收技术在气体分离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及在酸性气体治理领域的研究经验,膜吸收技术可成为现有VOCs废气治理技术的替代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应的高效吸收剂以及膜材料的选择等[12]。因此,开展研究膜吸收传质性能研究,加强膜吸收净化有机废气过程及机理的研究,从而为膜吸收技术工业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13]。
1.4.2系统工艺研究
膜吸收处理中大多采用平行逆流方式。气液两相在膜接触器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液相流经管程、气相流经壳程和液相流经壳程、气相流经管程。由于膜组件内的中空纤文膜空间分布不均匀,导致壳程空隙的空间结构和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得流体在壳程中流动时容易发生堵塞。因此普遍观点认为前一种流动方式可取的较好的传质效率。
1.4.3吸收液的筛选
吸收操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吸收剂的性质,特别是吸收剂与气体混合物之间的相平衡关系。吸收剂应对分离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较高的选择性,
化学
性质稳定,无毒等。在Poddar等人的研究中,均以硅油和传热油作为吸收剂。虽然两种吸收剂对VOCS组分具有较高的吸收性能,但在与疏水性膜材质接触过程中,有机溶剂会侵蚀有机膜,从而改变膜的状态,导致膜相阻力上升,总传质系数大幅下降,装置无法稳定运行。所以吸收剂的筛选工作仍需加大研究力度。
1.4.4膜材料的筛选和膜组件的开发
膜分离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性能和膜组件结构。在膜吸收过程中,常用的膜材料是疏水性高分子膜,其目的是为了使膜在操作过程中处于非湿润状态,以获得最小的传质阻力。其中,由于聚丙烯价格低,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膜吸收工艺中[14]。同时由于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开发具有大传质比表面积的和促进流体流动的膜组件是很有意义的。常用的膜组件有平板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纤文式[15]。进行膜气体吸收时,一般来讲多采用中空纤文膜器作为膜吸收器,其突出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造价较低。中空纤文膜用很大的膜面积抵消膜过程中传质速率低的特点,可以解决实际工业过程中处理大量物料的需要,从而给膜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16]。
1.5减压蒸馏技术
减压蒸馏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至今已在不少领域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减压膜蒸馏分离原理是被分离物质的热溶液通过分离膜一侧,另一侧抽真空,从而在膜两侧形成传递蒸汽压差,在真空侧产生单一的气态物质,经过冷凝成液体,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和分离。目前,对于减压膜蒸馏脱除液相中VOCs的研究,一方面是针对具体对象,开展膜蒸馏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研究操作条件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1.6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立题意义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在石油、化工、喷涂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不仅引起健康、环境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又造成巨大的
经济
损失。因此,
国内外
对VOCs废气和液相中VOCs的处理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的研究。但传统的VOCs处理方法有着多方面的不足,而膜吸收技术则有着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该实验通过实验室规模的研究为进一步的工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高阻抗铝氧化膜的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
CAD图解法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研究
钛合金表面含ZnO的复合陶瓷膜的制备工艺研究
热处理对γ-TiAl基合金的晶界工程研究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二维...
远程涂覆YAG荧光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能表征
CoCrNiNb0.46多主元共晶高熵...
Si含量对TiSiN复合薄膜的微...
微弧氧化-电泳复合沉积制备镁合金生物膜层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