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和理论,运用专业助人技巧,来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群体,改善社区条件,获得自助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其发展问题。但是,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这种行动理念和方法论假设过于理想化,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困境。[2]   

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相对到位,但有些研究成果并没有建立在真正进行实地考察求证的基础上,这与新型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是相左的。本文综合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新型农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并从社会工作视角提供了建议,为今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2)现实意义。2013年2月20日,南京地区撤县划区全面完成,溧水、高淳二县正式设为溧水区、高淳区。这一区划调整有利于南京地区更好的进行统筹发展。但与此同时南京农村社区建设仍存在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仅对溧水地区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的整合分析,对南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别访谈法,研究者对文献的综合研究,无论是对于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视角,还是对于开展实际的社会研究,都有着明显影响[3]。调查资料来自于对以往文献的搜集查阅以及对南京市溧水区不同村镇(社区)、不同职业的共10名村镇居民的深度访谈。样本系通过判断抽样选取,既考虑到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也兼顾了调查的便捷性,尽量在调查者熟悉范围内选定,以便于访谈的顺利开展。确定样本之后,先联系被调查者,表明调查意图,再预约访谈地点及时间,以半小时为周期展开访谈。访谈过程中,在获得访谈目标许可后,主要以速记的方式记录访谈过程。访谈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整理归纳访谈内容。访谈对象的整体情况如表1所示。男性8人,女性2人;农村居民7人,城镇居民3人。此外,受访对象的文化层次和年龄分布也力求不同,充分考虑受访对象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来*自~优|尔^论:文+网www.chuibin.com +QQ752018766*

表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受访者编号 性别 居住地 年龄 职业 文化层次

A 农村 46 农民 小学

B 农村 32 车工 初中

C 农村 51 农民 小学

D 城镇 35 个体经营 高中

E 农村 42 木工 小学

F 农村

上一篇:学生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现象调查问卷表

河下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问卷

消费者决策风格问卷(CSI)

互动视角下正式社会支持访谈提纲

河下古镇景区调查问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游客感知因素调查问卷

慢城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访谈提纲

旅游英语推进邢台市旅游...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茬体育...

摩羯座运势2022,摩羯座...

浅谈岗位廉洁教育的方法与途径【3858字】

基于中频信号的家用治疗...

信息技术茬旅游专业教學...

浅议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PF--1415反击式破碎机箱体设计开题报告

湖南长沙市生育津贴政策...

羟肟类萃取剂对嗜酸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