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医务室、教室、哺乳室、托儿所、工人值班室(室内背景噪声级)    55
说明:针对作业场所,即操作室,选择以90dB(A);主控制室也是休息室,选择60dB(A)。
根据国家劳动部提出的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属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委员会声学学会的听力保护标准。危害程度的分级依据是实测噪声作业工作日内等效连续A声级LW和接触作业时间对应的接触限值LS,综合计算噪声危害指数I,根据指数范围确定噪声作业危害级别。
运用指数分级法,对车间内的集群风机进行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评价。
根据噪声作业实测的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和接噪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按公式(4-1)计算噪声危害指数,进行危害程度评价。
I=(LW-LS)/6                                                (4-1)
I — 噪声危害指数;
LW — 噪声作业实测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dB(A));
LS— 接噪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dB(A));
6— 分级常数。
根据计算的噪声危害指数,按该噪声作业危害程度级别。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0级安全作业、Ⅰ级轻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高度危害、Ⅳ级极度危害五个等级,见表4-4。
表4-4  噪声作业分级级 [3]
危害程度    指 数 范 围    级   别
安全作业    Ⅰ< 0    0
轻度危害作业    0<Ⅰ≤1    Ⅰ
中度危害作业    1<Ⅰ< 2    Ⅱ
高度危害作业    2<Ⅰ< 3    Ⅲ
极度危害作业    3 < I    Ⅳ
接触噪声超过115dB(A)的作业,无论时间长短均为IV级
4某集群风机噪声治理方案选择
声学系统一般是由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器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即
对于所需要的声音,必须为它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噪声,则必须设法抑制它的产生、传播和对听者的干扰,根据上述三个环节,分别采取措施。
在声源处抑制噪声: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包括降低激发力,减小系统各环节对激发力的响应以及改变操作程序或改造工艺过程等。
在声传播途径中的控制:这是噪声控制中的普遍技术,包括隔声、吸声、消声、阻尼减振等措施。
接收器的保护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噪声特别强烈,在采用上述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要求,或者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噪声时,就需要从接收器保护角度采取措施。对于人,可佩带耳塞、耳罩、有源消声头盔等。对于精密仪器设备,可将其安置在隔声间内或隔振台上。
集群风机在日常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已对周边环境与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产生了危害,因此必须对噪声进行治理。
上一篇:五层办公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下一篇:隧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文献综述

南京博远机电公司1#办公楼...

盛田食品江苏沭阳有限公...

南京博远机电公司1#办公楼土建商务标编制

论上市公司會计信息披露问题【8518字】

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表新变化【2493字】

南京某建筑公司办公楼建筑及结构设计

昆山市某公司宿舍楼建筑与结构设计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