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高校接待中心建筑与结构设计(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层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灰黄色,湿,以粉质黏土为主,含少量碎砖、石子,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厚度1.40-2.00m。②粉质黏土:灰黄~褐黄色,湿,可塑~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和灰绿色黏土团块或条带,底层埋深2.80~9.00m,厚度1.40~7.10m。③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紫红~灰黄色,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上部呈砂土状,易碎,下部含碎石块,控制厚度达3.00m。选择选择②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
设计应遵循相应的国家建筑与结构设计规范。
2 建筑设计说明
本毕业设计课题为南京某高校接待中心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建筑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左右,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五层,局部一层。其中单人间10间,标准间40间,三人间20间,设有中小型会议室、商务中心、活动室、餐厅。
2.1 建筑设计原则
高校接待中心的建筑设计,应兼顾当地的
经济
发展水平以及高校的人文需求,在满足当前适用需要,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全面的基本要求上,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形成一定的建筑特色。
高校接待中心一般应由住宿、餐饮、会议、商务、活动等部分组成。功能分区要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各类用房可根据不同的规模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增减与合并。
中心应按使用需求,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邻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患处缓冲距离。
在满足接待中心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订的规定的前提条件下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接待中心的建筑耐火等级对于多层框架结构,不应低于三级。对于餐厅、会议室、活动室等人员密集的用房宜设置在底层,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消防疏散的要求。走道最小净宽应符合表2.1中的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和门厅、楼梯间以及疏散走道上,应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表2.1 走道最小净宽度(m)
部 分 双 面 布 房 单 面 布 房
群众活动部分
学习辅导部分
专业工作部分 2.101.801.50 1.801.501.20
2.2 建筑略图
图2.1 底层平面图 图2.2 南立面图 图2.3 1-1剖面图
3 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根据建筑施工图确定结构方案。划分板块,布置次梁(墙下,洞口边应布置次梁,以及结构上需要的布梁,板跨尽量不超过4m),根据规范,由跨度确定梁板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由轴压比限值初步确定,也可假定一配筋率根据轴心受压柱来计算柱的截面尺寸。
3.1 结构设计与分析概述
3.1.1 上部结构的设计
1)楼盖的设计:本设计选择二层楼盖进行设计。按照荷载分析、内力计算及配筋的一般过程,先设计楼板再设计次梁。
2)框架的设计:选取⑧轴所在框架进行设计。按照荷载分析、内力分析(包括恒载、活载和水平地震三种作用下的内力分析)、侧移分析和验算(由于多层框架结构的整体弯曲变形很小,故仅验算其整体剪切变形)、内力组合、截面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其中: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采用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D值法。最后,进行电算校核,分析误差,并为基础设计提供数据。
3)楼梯的设计:采用现浇板式楼梯。包括梯段板的设计、平台板的设计以及平台梁的设计。
共1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上一篇:
苏州市某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
下一篇:
大型地基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文献综述
天津市某社区文体中心能耗分析及节能研究
申港中心E区空调系统设计及UFAD送风方案设计
滁州市质检中心综合楼设计+CAD图纸
论高校绩效预算制度供给与需求【2935字】
论高校會计机构和會计人...
论高校會计教學改革【2197字】
论高校會计人员继续教育【2923字】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