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2)
(二)研究意义
本文对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研究探讨,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服务好残疾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不能让残疾人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拖累,尽快实现残疾人自身的社会价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残疾人康复服务落实到社区是最现实、最可行、最简单的康复模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社区康复模式以及中国其它地区的社区康复模式,因而发展出一个具有上海市特色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从社会实践上来看,社区康复模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研究残疾人社区康复,追溯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政策的演变过程,探讨现存的社区康复模式的服务现状,审视其服务效果, 并进一步对上海市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政策的制定及服务体系进行反思,发掘目前社区康复在政策和服务层面存在的问题,了解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康复需求,通过研究说明这些需求的可行性,以期更好的完善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三)研究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社区康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的重要作用。郁贝红(2004)通过实证研究分别描述了农村和城市社区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认为在社区建立众多简便的残疾人康复站是残疾人最佳的康复方式。社区康复站经济、便利、覆盖面广, 可使多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社区康复站可以满足残疾人对于社区的归属感、家园感[2]。
第二,社区康复与医疗机构如何有效衔接。龚文君、周健宇(2009)认为社区医生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根据每个残疾人个性特征和康复需求的不同,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3]。李艳,史琤莉等(2012)认为综合医院与社区康复站建立协作关系,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时转入社区,社区处理不了的可转上级康复机构。既方便了患者,又节省经费,可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4]。苏国龙、费丽霞等(2013)认为以综合医院机构的康复技术力量为依托,发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力量,带动社区康复的发展,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向[5]。
第三,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社区康复的重要意义。黄耀明(2007)认为建立新型的 “医学——心理——社会”社区康复模式。应该在
生物
医学的主导中, 注重调适服务对象的心理偏差及问题, 建立服务对象的康复自信, 构筑服务对象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网络
对于实现社区康复的效果及文持是至关重要的[6]。郭悠悠、刘林(2011)指出社区康复有健康、教育、生计、社会和赋权五部分内容, 中国社区康复要完善残疾人健康部分, 重点发展残疾人教育和生计部分, 有选择地进行社会和赋权部分的实施[7]。
(四) 研究发展趋势
第一,研究内容更加深入。社区康复最初是出现在医学中,因此很多研究者从医学技术的角度研究社区康复,包括具体疾病的康复。纵观现有的社区康复研究,缺乏从社区康复的政策,社区康复整个实施的过程,到残疾人自身方面来的研究,从而为推进社区康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社区康复已经不仅仅只局限在医疗领域以恢复残疾人的生理功能,更为重视恢复残疾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为残疾人在教育、就业等领域也开展康复服务,即社区康复从医学模式转变为医学——社会模式。同时,社区康复也由原来的单个部门和单学科负责的情况转变为由多部门和多学科共同合作来实施。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上海“单独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调查
下一篇:
forever21品牌营销模式创新研究+SWOT分析
南京市浦口区社区网格化大联勤管理研究
个体化时代的空巢青年研究上海市的田野调查
上海高龄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
镇江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问题研究
上海市松江区区域旅游产...
农村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社区治理创新下居委会角...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