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养老时间储蓄浅析以养老志愿者结对项目为例(2)
同时在实地项目的进行中,学习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和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践,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所遇到的局限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用自身所学知识为养老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二) 研究背景
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化事业发展中心2014年发布的讯息,2014年上海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较往年相比年净增加20.3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5.32万人,占总人口的5.2%。 同时因为计划生育的后续影响这比例还将不断的上升。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曾预计到2015年底,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占总人口比例接近30%。而国际上把65岁及以上占城市人口综述7%以上或者60岁及以上人口占城市人口10%以上称之为老龄化社会。根据这一标准,上海已经进入了高度老龄化社会。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老年人保障服务等社会老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相应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并未完全与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由此,产生了养老服务的提供和养老需求的巨大落差。突破这一难题已成为社会在人口老龄化背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关键,也给养老新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刻不容缓的要求。
国际上常见的的三种养老模式通常分为三类: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这三种模式用于满足不同社会情况下的不同养老需求,各有利弊。其中机构养老依托于社会盈利或非盈利的养老机构,取决于社会养老资源的多少。截止至2014年全市共有约11万养老床位,根据十一五规划,预计2015年底上海共有养老床位12.3万张,但相较于老人数量仍有巨大空缺。而家庭养老则建立于子女的照顾和老年人自身的健康条件和收入情况等多个条件,其中子女的照顾最为重要。但相对现实的情况却是子女忙于工作、人口流动等等原因无法全面顾及到老人。社区养老虽部分避免了以上两种养老模式的缺陷,但受其规模的局限,缺乏更面对面的细致照料和服务提供。资源的有限再加上传统的家庭照护功能随人口大量流动,家庭结构的变化持续弱化。这让养老时间储蓄模式成为老人和子女们纷纷青睐的辅助养老方式,结合社区和家庭养老优点的养老模式在上海的社区中有了发展的土壤和可行性。
除却人口老龄化和现有传统养老模式不足的环境大背景外,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心理满足感也是考虑养老服务的一大人文背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知需要被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大类。在现代城市社会中,老人的温饱及衣食住行都能得到基本满足,而相反的是关于老年人退休后晚年生活的空虚,无精神依托和业余生活等的报道却并不少见。在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2009年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调查中,上海老年人生活、精神的主要依托为老伴比例高达61.3%,相较于60%以上独居老人的比例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强烈。更有25.6%的老人抱怨生活枯燥,缺少活动,长三角地区这个数字更是达到30%。同时调查数据指出经常参加社区活动、与人沟通交流的老年人生活更为幸福,达到81.49%。而不参加的老人幸福指数仅为75.8%。近几年两者之间的差距更是逐渐拉大。可以看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经常走动、多接触社会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而在我国,退休后老年人更多的就局限在自己家中。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流动使得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日益增多,养老时间储蓄不仅解决了社区老人养老服务的问题,也使得老人有了更多接触人群、接触社会的机会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干预策略研究
下一篇:
上海培训机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上海高龄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
农村老人养老意愿研究以斗龙村为例
养老方式选择的代际差异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
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对养老观念的影响研究
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医疗...
当代中国人孝与养老观念的关系研究
兄弟姐妹数量与养老观念的关系研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