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协调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发展14

5.4科学规划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14

5.5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14

6 总结-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图清单

图序号 图名称 页码

图3-1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发展演变过程(2010-2014年) 6

图3-2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演变过程的系统分析(2010-2014年) 6

图3-3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创新驱动力的演变过程(2010-2014年) 7

图3-4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协调性的演变过程(2010-2014年) 8

图3-5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生态发展的演变过程(2010-2014年) 9

图3-6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开放性的演变过程(2010-2014年) 10

图3-7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共享性的演变过程(2010-2014年) 11

图3-8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专任教师数的演变过程(2010-2014年) 11

表清单

表序号 表名称 页码

表2-1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0-2014年) 3

表3-1 江苏沿江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值(2010-2014年) 5

1 绪论

城乡一体化[1]作为一种思想于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知是在十九世纪,恩格斯最早提出有关城乡统筹的概念[2],而英国的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最早在《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思想。美国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进一步提出将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3]。以上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认知在理论高度上基本相同,即是说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建立城乡平衡后,使得全体居民能够在任何区域都享受到同等生活待遇的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

我国及政府一直积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工作。同志提出必须兼顾城乡,同志指出要发展农村,改善农民生活[4],同志在提出要逐步扭转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方略[5]。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措施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继续推进新农村发展建设,能够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形成整体效益,达到双轮驱动的效果。

江苏沿江城镇带是长江经济带[6]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位于不同城市层次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泰州、镇江、常州、扬州八个城市组成[7]。借助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推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对内对外开放、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

上一篇:苏州市生态空间管控研究
下一篇:无锡太湖马山滨水区景观组织与规划研究

江苏省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以常熟市为例

民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对碳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扬州市...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研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