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旅游节庆以其特有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成为传播区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江苏省重要旅游节庆进行分类,发现江苏省旅游节庆发展百花齐放,并对主要节庆活动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历史文化类、诗句文化类、美食文化类、养生文化类以及生态文化类五大文化类旅游节庆活动。通过举例分析五大类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形式与各自的社会影响力,指出其存在共性特点即文化性,进一步提出江苏省文化类节庆旅游举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55506

毕业论文关键词:旅游节庆;江苏省;文化性;开发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tourism festiva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its unique way to spread the area of cul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ourism festival activ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found the development is very good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tudied the major festivals, it could be pided into history and culture class, verse culture class, food culture class, health and culture classes, and ecological culture class. Through the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held forms and their social influence of five types of tourism festival activities, pointed out that the culture i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its existence, and then come up with the problems that hold festival tourism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olution.

Key words: Tourism Festival; Jiangsu province; cultural; natur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目  录

1 引言 4

2 江苏省各地主要旅游节庆活动以及分类 4

3 江苏省五大文化类旅游节庆活动研究 5

3.1 历史文化类旅游节庆活动分析 6

3.2 诗句文化类旅游节庆活动分析 6

3.3 饮食文化类旅游节庆活动分析 7

3.4 养生文化类旅游节庆活动分析 8

3.5 生态文化类旅游节庆活动分析 8

4 江苏省五大文化类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 9

4.1 旅游节庆活动过于单一 9

4.2 过于注重发展经济,忽略文化重要性 10

4.3 缺乏文化内涵,季节性明显 10

4.4 旅游节庆活动同质化,城市特色渐弱 10

4.5 缺乏长期办节思路 10

5 开发江苏省文化性节庆旅游的合理化建议 11

5.1 坚持节庆旅游的文化性 11

5.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11

5.3 加强对文化类节庆旅游的宣传 11

5.4 避免旅游节庆活动同质竞争 12

5.5 大力开发文化类节庆旅游资源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区域文化发展日渐多元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数量越来越丰富,区域旅游的发展应着重于打造旅游目的地的特有品牌。而旅游节庆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成为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我国沙发客互助旅游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知识素养调查

重拾彝情有关彝族文化传承的公益传播策划

艺术类图书品牌营销策略研究+SWOT分析

江苏省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类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南京民国学府研学旅行PMC旅游文化营销

浅论中小型餐饮连锁企业...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