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多·弗鲁姆(Victor.H.Vroom)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是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以达到最终奖酬目标。其理论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有助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人们在预期其行动将会有助于达成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因此,人们受激励的程度,将取决于努力后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以及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其中,激励力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人们对特定行动能否实现预期结果的概率估计,即自己对那种结果的胜算把握;效价是人们对某一既定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也就是对结果的偏好程度。一般情况下,只要效价大于零,人就有可能会选这种结果;当效价是负数时,说明人们可能根本不想要那个结果,所以不予选择;如果效价为零,则说明人们对那种结果完全不感兴趣。

上一篇: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看大学生就业难
下一篇:高端酒店长江大酒店困境及转型

中国企业女性员工工作压力研究

论现行福利企业发展的扶...

农村土地流转现行模式方法探讨【2488字】

浅析现行企业會计制度执...

现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3798字】

现行加速折旧政策之我见【2991字】

正确理解现行民族政策【2863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