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    20
7、兴建适当的文化生活设施    20
(四)农村养老模式社会化    21
1、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21
2、老年生活照料体系    22
3、建立系统的老年医疗保健体系    22
4、建立老年生活救助体系    23
5、建立老年精神生活体系    23
四、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    27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及城镇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大量年轻的剩余劳动力开始由农村流向城镇。2001年,我国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8.6%,达8961万人。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功,农村生育率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核心家庭日益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逐渐由分散的个人型流动转变为家庭型流动,妇女儿童也越来越多地加入流动人口的队伍。在2000年的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少年的比例为13.78%。
虽然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导方式,但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口流动方式的改变,导致相当多的老年夫妇和独居老人固守乡村社区,成为事实上的留守老人。根据“五普”资料的推算,我国2000年60岁及以上的留守老人大约在1800万左右。其结果使养老关系中的载体与对象发生空间分离,养老的难度增加,农村留守老人在居住方式、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我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概况分析及对所面对的种种困难进行分析,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有力促进了城市发展并改善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提高了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能力,但人力流动也使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使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功能弱化。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在河北、河南和安徽进行了题为《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的人口调查研究,编辑部举办了题为《聚焦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的论坛,对农村留守家庭的子女教育和养老问题进行了探讨留守老人的研究内容。包括在成年子女外出后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老年人抚养孙子孙女的隔代教育等问题。
(二)研究意义
所谓农村留守老人是指身边没有子女和他人照料的老人,其中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和子女在外工作、外出打工的老人。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老人不断增多。目前,全国大约有2300万农村留守老人,由
于种种原因,这支规模庞大的队伍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值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继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在养老这一块。留守老人的难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难以安心。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政府可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应老人。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实证调研过程和方法
上一篇:珠宝类产品定制市场研究
下一篇:需按期交货的单件订单选择决策和加工调度问题研究

安阳县农村中学体育资源开发现状

农村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淮安农村水环境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梅溪书院“O+O”营销策略分析

农村老人养老意愿研究以斗龙村为例

农村养老观念的区域差异...

海安县农村土地确权中的...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