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对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5年,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启动了有关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项目,试图通过分析1900-1990年间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事件动态,评估环境效应、预测未来50年土地利用趋势[7]。

随着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学者也积极参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当中,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体现在空间上或者时间上土地利用斑块或土地利用景观的变化。利用3S技术可以定量分析格局变化的区域、范围、面积等;(2)土地利用格局与尺度、过程关系研究。尺度是指观察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率和时间分辨率单位。尺度、过程和格局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格局决定过程、过程影响格局、二者都在同一时间尺度上。在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过程的复杂关系中,许多学者研究应用观景生态学理论和破碎化分析法,通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去寻找空间格局与土地利用过程的关系;(3)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驱动力分析是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8-10] ,例如,何春阳教授等总结了国外有关研究人士对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有①土地利用决策失误②自然环境(气候、降水等)的变化③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例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引起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化;(4)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自然界能量转化、水体循环等陆地主要生态过程的结构和功能,对很多自然要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影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所以对于LUCC环境效应以及机制研究,研究者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去研究。这方面的研究针对某种自然要素,例如土壤、人文、气候等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下产生的环境效应;(5)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将复杂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简单化,用以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变化过程[11]。

丹阳市是镇江市经济核心区域,近年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丹阳市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以及速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丹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丹阳市1990年、1998年、2006年、2010年四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探究。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对丹阳市1990年3月、1998年12月、2006年8月、2010年10月四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土地利用类型图;②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③分析影响丹阳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因素。 

2  研究区域概况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东边是武进市,南边与金坛市相邻,北方与丹徒区搭界,东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丹阳市总面积1047。3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5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12%;水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占18。88%[12]。

丹阳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地形较为复杂,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洼地交替分布。低山群中最高峰为水晶山,主峰海拔166米。东部和南部属地势较低的太湖西部,海拔在7米左右。

丹阳位于北亚热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有明显气候特征。春季和秋季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寒暑干湿变化显现明显;夏季受温暖的海洋气团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多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少雨。   

丹阳市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122省道、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镇丹高速、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

上一篇:淮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分析
下一篇:遥感的洪泽湖生态经济区主要作物空间分布研究

基于GIS的江苏省高温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

基于GIS的江苏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logistic模型的企业债券违约...

GIS平台的四川省高新技术...

浅谈无人机遥感技术茬农...

地面农业遥感平台茬能源...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