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活动创作环节中的幼儿行为参与状况 17

2。美术活动创作环节中的幼儿情感参与状况 18

3。美术活动创作环节中的幼儿认知参与状况 19

四、讨论 19

(一)主题导入环节中幼儿参与状况的特点 19

1。幼儿行为参与的特点 19

2。幼儿情感参与的特点 20

3。幼儿认知参与的特点 21

(二)创作环节中幼儿参与状况的特点 22

1。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行为参与的程度逐渐增加 22

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感参与的程度也随之加深 23

3。创作环节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都以模仿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挥想象创作 的行为增加,依赖教师或同伴的行为明显减少 23

五、建议 24

(一)教师要多鼓励女孩回答问题,增强其自信心 24

(二)主题导入环节,From~优E尔L论E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教师应多关注男孩的行为和情感参与 24

(三)创作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24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附录 28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由

1。教学活动中的幼儿参与问题之审视 我国的幼儿教育史中,一直存在幼儿参与不足的现象。追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

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也 提到了相似的观点。这些大家都指出了只有儿童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了,在实践中才能得到 经验。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中央发出了全面向苏联学习 的号召。由此,苏联幼教理论和经验在我国得到传播,但是我国旧的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 如陶行知和陈鹤琴的理论。幼儿要求静坐在凳子上倾听教师的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幼儿参与。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被引进和传 播。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活动。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也提 出了六大内容:主体,客体,共同群体,工具,规则,劳动分工。其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主 体要与客体相互作用。共同体要不断影响主体,为主体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帮助。到了 1996 年,我国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课程》,正式将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指南》的颁布,更是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各个领域的目标中出现了“主动参与”和“乐于 参与”等字样。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都认识到要让幼儿为主体,参 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幼儿主动操作的机会多了,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幼儿的被动地位。张凌 俊(2003)认为,“在我的印象中,认为只要幼儿有动手的参与就是主动参与。因此整个活 动都是由教师统一安排的,幼儿只是操作。幼儿仍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的去感知、 去发现、去探索的机会。”1

上一篇:学前儿童在行为领域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下一篇:幼儿冲突的行为观察记录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舞蹈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初探

从原型到紧缩同素近义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及其优化

ASP.net+sqlserver会员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安卓平台的二维码会议管理系统设计

“时尚与旅游”电子杂志的设计制作

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研究【2772字】

透过家徽看日本文化家紋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

农村幼儿教育开题报告

家电制造企业绿色供應链...

华夫饼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科研管理中统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