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国外研究现状 8

3。已有研究反思 9

(四)研究意义 10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被试 11

(二)问卷编制 11

(三)访谈源Y于U优I尔O论P文W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编制 11

(四)问卷施测 11

(五)数据处理 12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2

(一)学生卷 12

1。调查结果总体情况 12

2。主要问题研究 13

(二)家长卷 17

1。调查结果 17

2。主要问题研究 18

(三)教师访谈 20

1。教师设计实践类作业难,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21

2。教师期待与家长期待在实际情况下常常无法对接 21

3。教师无法和每一位学生家长进行高效沟通 22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23

(一)研究结论 23

1。实践类作业三难:“学生感知难、设计难、评价难” 23

2。家长参与度太高,参与定位不准 24

3。家校合作的作用不能在实践类作业中很好的发挥 25

(二)研究建议 25

1。给教师的建议 25

2。给家长的建议 26

五、 结语 28

参考文献 29

致 谢 30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做作业,是所有小学生都会有的一种自我学习活动。与过去的抄抄写写背背的传统作业

相比,在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大背景下的“作业”,有了质和量的区别。纵观这个时代的教育, 家长、学校甚至政府,都在一步步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业,作为学生学习 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思、设计都不再随意,而是倾注了大量教育者的思考。 “减负令”引发了“作业的”。现在,学生作业的量减少了,质提高了,家庭获得了教 育孩子的更多的时间和可能性。实践类作业、亲子作业等新颖的作业开始涌上舞台,尤其是 低段小学生。在著名结构主义教育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7-11 岁的孩子正处于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 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守恒概念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 的量始终保持不变)的概念,思维可逆,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活动仍然局限于具体的 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实践类作业正是以让孩子亲自去接触生活中的事物为初衷, 设立起来的。现在最常见的实践类作业就如——做小报、养蚕、社区服务等。这样的作业新 奇,有趣,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但实际情况中,实践类作业的出现让许多小学生及小学生 家长犯了难,尤其是低段小学生。低段小学生并不能完全独立的完成作业,总会遇到一些诸 如不会使用工具、不理解作业的意思、甚至会出现对作业本身不喜欢而厌烦做作业的情况。

上一篇:学前儿童触控媒体使用情况调查
下一篇:《开明国语课本》第5-8册教材中诗歌的儿童生活化研究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舞蹈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日常积累研究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和培养对策研究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