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研究主要围绕参与背景、参与资源、参与者位置等层次展开,因此,研究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必须找到一种包含上述层次的理论框架。政治机会结构就是这样一种包含资源、位置和政治机会的理论结构框架。20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社会学者塔罗提出,社会运动能否兴起及其发展情况,最终都由政治机会的多寡决定,这一理论着重强调了国家在社会运动的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参与者的政治资源与参与地位会直接影响到政治机会。因此,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框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公民与政府关系的研究中去。

(三)研究意义

 本选题希望能在网络政治参与研究领域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从理论上来讲,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社会政治结构在不断地转型,社会制度也在不断地革新。在此背景下,社会参与的模式也在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从封建社会的世袭制度、九品中正制以及科考制度,到如今的民主投票、发表社论与网络评议等,都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社会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际上,在信息爆炸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依靠智能终端与大数据处理系统,公民反馈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简单,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的速度进一步提升,这种便捷操作与高效率也使得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极大地激发了公民的参与热情;而网络的传播影响力之大、辐射范围之广,也使得政府将目光投向网络,在网络社会中开展政府工作。但是,由于网络信息通道的不透明、公民参与环境的多样化、政府在网络社会中的管理地位、参与者个人素质的参差不齐等因素,网络政治参与也并非十全十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参与者,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一直是影响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而网络政治参与放大了这种影响,在网络社会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再无需遮遮掩掩,公民会在社交软件中直白地表达政治诉求与政治意见,政府则会重点把握舆论,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而两方的博弈也会利益竞争过程中对政治参与造成影响。在网络社会中,资源的占有与政治机会的把握都与实际社会的运行模式有所不同,在社交软件中,公民运营的微博大V的影响力有时甚至会超过政府的账号。因此,在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对象的关系时,必须要在原有的框架上结合网络资源的特殊性创新思考,使得研究成果具备价值。论文网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灵活运用政治机会结构理论以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关系为落脚点,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本质及其主体关系变化进行创新性分析。针对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关系模式及其变化,找出实际应对策略,进行可行性分析。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国内外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的前瞻理论研究,深入分析其本质,并结合政治参与主体及其特性对公民与政府的关系进行分析。

2、归纳分析法。根据文献材料的理论知识,结合各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以政治机会结构的视角,归纳总结不同政治体制模式下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并分析对应的机制。

一、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分析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本质是政治参与

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政治参与领域,网络技术有力推动了政治参与的媒介革新。与传统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地域灵活性、参与平等性与自主自觉性等特点。伴随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范围日渐扩大,其对传统政治参与的冲击力越来越强,网络政治参与的本质与合理性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上一篇:小学生QQ说说中折射出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说谎能力初探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问题现状及对策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