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与国家、社会对基础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内容。我国的中小学也开展了广泛的国学教育普及活动,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实践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和实践基础。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者在中小学国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调查与研究。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统习俗”、“中华优秀传统习俗教育”以及“小学语文”等关键词,在全部期刊范围进行模糊匹配,从1999年至2016年,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各种学术论文百余篇,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将这些研究分成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文献综述

一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习俗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有了计为统一的结论。著名语文教师于漪说:“我们进行的是母语教学,语文和文化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整体” 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研究,母语是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必定是经过漫长历史的洗礼而由民族子孙世代传承的。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讲的就是用民俗文化对民众行为进行感染、教化,从而改善社会风气。荀子“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强调利用传统民俗,去塑造群体所认同的高尚的个人品质和行为。可见,发扬优秀传统民俗精神内涵,将使传统美德成为人民处世立身的准则和奋发前进的动力。郭莲纯强调“缺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缺乏对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应有的了解,从而导致了当前一代青少年民俗观念的淡漠、民俗知识的匮乏、民俗修养的欠缺、以及整体人文素养不高的现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教育的缺失对个人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新课程标准中己经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关键作用,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习俗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得以开展,我国传统民俗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同时缺乏完备的实践经验。因此,中华优秀传统习俗融入语文教学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

上一篇:小学校园中国学的传播媒介与途径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中使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利弊分析

幼儿教育传统游戏价值和发展

浅析传统民间游戏从幼儿教育视角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研究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浅探

试论中國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2976字】

论革命传统道德的形成发展及内涵【4555字】

论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