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3。31 18。57±2。07 8。29±5。56 52。29±11。06

F 0。04 2。14 2。18 0。15 0。17

P 0。99 0。12 0。11 0。93 0。91

注: 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差异。

由表2 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年龄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其中观点采择P=0。99>0。05;想象力P=0。12>0。05;共情关注P=0。11>0。05;个人忧伤P=0。91>0。05;总共情P=0。91>0。05,均无显著差异。 

尽管年龄与被试在共情各维度及总得分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共情各维度上的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将幼儿教师分成了20-25岁、25-30岁、30-35岁、35-40岁四个年龄组对其进行了图表分析。结果如下:文献综述

图3  各年龄段被试共情各维度均值分布图

图4 各年龄组总共情得分均值分布图

由上文可知,四个年龄段的被试幼儿教师在共情的各个维度及总共情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从图4可以发现,总体上,总共情得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其中30-35岁年龄段的幼儿教师总共情得分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随后在35-40岁年龄组被试幼儿教师的总共情能力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30岁的被试幼儿教师。

而在图3,在共情四个维度的得分上,除了在想象力维度上,在观点采择、共情关注、个人忧伤三个维度上,被试幼儿教师的三个维度的共情能力上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35-40岁年龄组上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25岁、25-30岁这两组年龄组的被试幼儿教师。而在想象力维度上,以20-25岁年龄组幼儿教师得分最高,随后在25-40岁的被试幼儿教师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维度的共情能力随之上升。

总体上,中年组幼儿教师的共情得分略高于青年组幼儿教师,在想象力维度上,20-25岁年龄组的被试幼儿教师得分最高。在观点采择、共情关注、个人忧伤三个维度以及总共情得分上,共情能力随着被试幼儿教师的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上一篇:演示实验在初中科学课程中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探讨
下一篇:农村小学教师补贴政策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调查

近六年来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能力考查变化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和培养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

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苏北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