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50.32%,同时这一部分人群也是低收入人群,因此,要实现中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必须提高广大农民这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图改变国内消费低迷的状况摆脱经济过度依赖出口的局面,充分发挥国内消费潜能,保持经济良好发展的势头。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中国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这无疑在提醒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即逐步从依靠外需转向内需。这其中最大的潜力还在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因此,农民增收问题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
2.研究意义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人口大国。从国际角度来讲,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数的1/5,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贡献,世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然而,中国农民人口占到中国总人口的60%,所以提高中国人民的平均收入首先要帮助农民群众实现致富。从国内角度来讲,在中央供给侧改革全面落实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本文基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关系的探究能够将二者相关关系定量化,这对于针对性进行财政投入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山东省的南大门,南接江苏,西靠安徽,拥有极为突出的区位优势。本文以枣庄市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他人研究的成果,探讨枣庄市财政支农支出之于农民收入影响的具体表现。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善农民收入理论体系的完善,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解决,政策实效性和管理科学性的实践以及决策的可行性实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研究目的
探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本文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下文提到的财政支农支出主要由财政农业支出、财政林业支出和水利支出三方面构成,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条件和农村生产工具的升级,四项补贴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粮食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基于上述定性经济角度说明的基础上,本文拟建立符合本例的计量模型来论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上一篇: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及对策研究

G20国家间出口贸易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解释

国家监管下P2P问题及对策研究宜信模式为例

智能化服务对场馆经营绩...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状况【4371字】

高等學校财政补助收入和...

陕西省深化财政省直管县...

陕西省政府财政支出与居...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