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财务报表体系的改变。

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需要报送的报表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成文规范。因为报表的完成是事业单位具体经营运作的情况的整体反馈。完成的整个会计报表体系可以提供预算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详细细节,相反,原有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内容非常小,不能准确使用预算资金,存在一些资金使用上的缺漏,所以容易造成单位的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相符。   而新制度在财务报表方面的改进对于完善资产负债表大有裨益[2]。第一,由于旧制度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反应并不及时,存在信息滞后的情况。而新的报表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资产负债表对于各类资产、负债信息的统计能力和统计范围。第二,新制度对于财务报表体系的确定形成了制度上的规范,达到了完善报表制度的效果。

2。2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势分析

第一,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我国事业单位以前都是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即以实际收付来处理日常业务,凡是本期收付的金额无论是否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支,所以也称现金制[3]。虽然收付实现制简单,但是有一定的缺陷,不是很科学合理,对于一些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无法准确的核算,对于隐含的财政风险无法预知,以致一些地区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十分混乱,债务危机的隐患严重。权责发生制是按照经济业务的收益或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作为核算基础。新制度创新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旧制度在业务核算周期跨期时核算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更好地反映出会计信息的实际存在。

第二,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文献综述

在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从入账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账面价值却不会随之而变化,这与其真实价值不匹配。新制度引入固定资产“虚提”折旧[4],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资金,这样可以准确反映因使用固定资产而产生的价值损失。在新制度中,增加“累计摊销”科目,摊销非流动资本的生产资金的摊销,而不是列入支出,同时能够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理性双重需求,新制度下对无形资产核算有了更清楚的核算标准,加强隐形资产的估计价值的管控,确保国有资产更加放心、可靠。

第三,加强单位资金的管理力度。

新制度增加了 “财政应返还额度”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两个资产类账户。按照相关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余,上缴时借记“财政补助结余”,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对于单位没有用完的财政资金如此管理,可以详细说明财政补贴支出及结转的具体情况,可以加强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有效的避免了私立小金库,利用职权谋私的情况发生。

上一篇:今世缘与洋河股份财务报表比较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中乡村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的...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研究

中洲控股会计估计变更案例研究

论ACCA与中国传统会计的系统差异

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