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1.盈余管理的内涵

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企业有硬性约束,他对企业大多都是弹性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弹性约束来使自己的盈余变大或变小而不违反会计准则。因此,盈余管理是既不违反会计准则也不触犯法律的人为性行为。目前,我国投资者职业素质和思想素质都有很大进步空间,对盈余信息的控制能力不够,而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是影响利益相关者切身权益的关键。因此好好地把握盈余管理的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盈余管理在学术界还没有给出一个正式、完备的概念。盈余管理是为使自身利益或者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人为地改变财务数据,但是会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的一种行为。也可能是企业管理者为了避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失去信心从而做出对企业不利的决策,为此管理者会美化对外的财务信息的行为。总结来说,盈余管理的实施者是企业管理者,客体是财务报告,目的是商业利益。

2.盈余管理的分类

盈余管理分为两类即: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的确认原则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未能收到的现金计入应计利润,管理者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判断来对盈余产生影响,但是这种方式并不会直接改变企业的现金流量仅仅改变应计利润。然而,如果增加了当期的应计利润那么以后会被重新调整回来,因此从根本上看应计盈余管理只影响了盈余的分布期间,盈余总额不会改变即公司价值不会改变。应计盈余管理可能会改变之前使用的会计方法或者会计估计,这就会计使报告盈余在某一个方面有明显的改变。

企业管理层改变其生产经营决策、投融资决策等,从而改变其盈余状况,这种方式即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通常是经理人有目的性地制造的,并且可能会偏离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此来达到企业的经济业绩。真实盈余管理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会计利润从而导致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但在后期会不利于经营现金流量而使企业脱离一贯的生产经营轨道,这最终会带来企业价值的下滑。然而,如果公司采取真实盈余管理,那么其成本比较高公司通常不愿意披露盈余操纵的相关信息,因此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以及监管者就更难发现盈余管理的行为的存在,即具有隐蔽性。为了某些商业目的,通过改变经营活动的时间点或者重新安排时间进行经营活动来改变对外报告的盈余即真实盈余管理,具体的方式主要有费用操纵、生产操纵以及销售操纵这三种,源Z自L吹冰W文·论^文]网[www.chuibin.com。在上市企业CFO中有很多会使用减少广告费、研发费以及维修费等手段推迟盈余的实现,还有一部分会采取使某些新项目时间推迟的手段。大多数的研究都表明,因为较为特殊的投融资体制、股票发行制度和相关的监管措施等原因,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

上一篇:财务杠杆及其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
下一篇: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现状与改进研究

上市公司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

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

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

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