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二)谨慎性原则应用效果被信息的不对称性削弱 8

五、 建议 9

(一)适当转换相关性和谨慎性 9

(二)减轻损益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10

(三)加大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 10

(四)加快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研究 10

参考文献 12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5年5月重点开展了对财务报告目标等问题进行修订的讨论,以1989年和2010年两个时期的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为铺垫,在汇总分析讨论稿的基础上,完成并公布了修订概念框架相关的征求意见稿,以此作为研究背景,并结合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版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思考。

(二)研究现状

谨慎性原则多年以来都是会计主体编制财务报告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源`自·吹冰"文'论:文'网,www.chuibin.com而且在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均有明确提及,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包含了谨慎性这一原则。

1.国际现状 

2.国内现状

二、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概念

(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谨慎性原则是一项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估计的原则,它所针对的内容是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各类不确定的因素。在会计的日常核算之中,要求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持有适当的小心谨慎的态度,宁愿低估资产的价值而不可以高估,宁愿高估负债的价值而不可以低估,合理地充分预计费用和损失的风险,不能预计可能发生的而非实现的收益。以上即为谨慎性的基本要求。

(二)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会计报告中存在虚假不实的资产以及利润,防止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例如对企业的股东们来说,当财务报告存在虚增的不真实利润时,利润表中所反应的利润总额就是虚假偏大的,这不仅仅导致企业应纳的所得税增多,还会导致企业在分配利润的环节将更多的其实并不存在的利润分配出去,相应地股东们就需要支付更多的所得税,使得他们的利益得到损害。同样,这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也是极具风险的。经过总结可以得出谨慎性原则的意义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1.提高合约的签订效率

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合约,一个是债权债务合约的签订,还有一个是企业管理层工资薪金合约的签订。前者可以避免企业夸大资产从而危及债权人的权益,后者可以避免企业管理层操纵利润从而危及股东们的权益。

上一篇: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经理权力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的...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营运...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行业南京港的影响

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