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使学生认知、情感的教育体系。”[5]我国台湾著名教育专家黄政杰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一起工作达成其共同的目标,此目标不但有利于己,也有利于其他人。合作学习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学生一起学习进而扩大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所有成员是相互得利的,你的成功也就是饿哦的成功,我的失败也正是你的失败,这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状态,是属于积极互赖的情境。”[6]

本研究的小组合作是指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由一个实习小组成员构成,以促进一种既利于自身又利于他人的结果出现的行为。在教育实习中,同一个实习小组中的师范生为了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或提升教学水平,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在老师或同学的组织下,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解决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的互动关系,主要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提升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能力基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试讲、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教研沙龙等。文献综述

3。2。3 合作能力

《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及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7]国外的心理学家如多伊奇认为:“合作是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协同行为。”瑞文和鲁宾则认为:“当相互交往的个体共享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取得了一个共同的达到目标的途径时,合作行为才会出现。”[8] 

能力通常是指驱动个人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特征的集合,能力可以从个体以不同形式表现出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中看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发现、挖掘、补充和提升的过程。并且能力具有综合性、稳定性、渐进性的特点。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一旦某种能力形成,在较长的时间内都会存在。

综上“合作”和“能力”的定义的阐释,我们可以认为合作能力是指师范生在合作活动中为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以一种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而体现出来的各种个性特征的总和。合作能力是合作意识、相关知识、合作技能、合作品质的总和。本研究将从以上这四个方面来研究。

上一篇:糖摄入与应激反应的相互作用
下一篇:好氧堆肥过程H2S气体原位控制效果与微生物种群相关性研究

开花和灌浆期低温胁迫对...

冬季晴天温室内作物光合...

学习兴趣与初中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关联研究

合作关系细菌种群质粒的构建

不同浓度酒精喂养后小鼠学习和记忆影响

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

苯醚甲环唑等农药对萱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组态王文献综述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紫陵阁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