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反证法的原理——“反设—归谬—结论”

反证法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它首先作出与原命题相反的结论,然后从该结论出发,进行推理,从而得到矛盾,使得原命题得证。

简单地用数学语言描述反证法的步骤,求证p→q(p为条件,q为结论)为真命题:

作出与原命题相反的结论:p且非q(原命题的否定)论文网

对原命题的否定进行推理判断,得到:p且非q为假命题

非q→非p为真命题

得出结论:原命题为真命题

(原命题与其否定真假相反,而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真假相同)

本文主要针对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进行研究,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而可将反证法的原理做简化处理:

作出与原命题相反的结论

从反设出发,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公理定理相矛盾的结果

得到反设不成立的结果,从而原命题得证

简而言之,反证法由“反设”、“归谬”、“结论”这三个步骤组成。

3。2 反证法的作用

反证法因其逻辑的特殊性,虽在初中阶段未被广泛应用,但其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为证明题提供思路,还是为学生开阔思维丰富技巧,反证法都有其独特的精妙用处。

3。2。1 利于解题

在初中数学阶段,反证法并不流行,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用到反证法这一证明方法。基本定理的证明,存在性的证明,无限性命题的证明,唯一性命题的证明等等,都涉及到反证法的应用。

事实上,有一些题目正面求证会让人感到无从下手,而在这种时刻,反证法就会有独到的发挥。文献综述

例1.证明:如果a>b>0,那么√a>√b

      证:假设√a>√b不成立,√a≤√b

          若√a=√b,则a=b,与已知a>b矛盾

          若√a<√b,则a<b,与已知a>b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结论√a>√b成立

很明显,这一道看似简单的证明题,正面求证让人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反证法的运用就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上一篇:概率论的发展简介及其在生活中的若干运用
下一篇:谈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核心素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数学期望方差和协方差在金融保险领域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美与解题

销售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问题

紫陵阁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组态王文献综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