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引言1
1.1视频电视标准及接口协议.1
1.1.1PAL制电视标准.2
1.1.2BT656数字视频接口标准..2
1.2图像处理.3
1.3图像压缩研究.4
1.3.1图像压缩的目的及意义..4
1.3.2图像压缩的可能性分析..4
1.3.3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4
1.4开发工具及环境.5
1.4.1开发工具QuartusII和Modelsim介绍5
1.4.2开发语言VerilogHDL介绍..6
1.4.3开发平台FPGA介绍.6
1.5本文主要结构内容安排.6
2EG图像压缩原理..8
2.1EG压缩预处理...9
2.2DCT变换9
2.3量化...11
2.4Zig-Zag扫描.11
2.5编码...12
3各模块设计与功能仿真..16
3.1DCT二维离散余弦变换模块..16
3.1.1DCT设计方案...16
3.1.2DCT仿真测试...18
3.2量化模块...20
3.2.1量化设计方案20
3.2.2量化仿真测试21
3.3编码模块...22
3.3.1EOB标记模块...22
3.3.2编码控制模块23
3.4packer组装和移位输出模块...24
3.4.1packer模块24
3.4.2桶型移位寄存器模块24
3.4.3组装移位输出整体模块的仿真测试25
4EG压缩的FPGA硬件实现..27
结论32
致谢33
参考文献..34
1 引言 1.1 视频电视标准及接口协议 我们知道,视频图像传输技术兴起于19世纪末。当时的科学家们历经艰苦卓绝的研究探索,不断发展着电视技术[1]。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技术水平的提高,电视技术不断被完善。光电显像管、发射器、接收器的出现,为 1925 年电视机的研制成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电视的制式实际上就是电视的标准,有黑白电视制式和彩色电视制式;彩色电视制式是以黑白电视制式为发展背景,结合更为先进的技术,通过不断完善和修正而成功制定的。彩色电视机可以呈现色彩缤纷的图像,图像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是按照一定比例分配 RGB三种标准色的值而形成的。很显然,如何处理 RGB信号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一共有PAL制、NTSC 制和 SECAM 制三种彩色视频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