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线偏振强激光场下电子再散射过程的可视化(2)
但是还有一些诸如原子内
电子
的跃迁和弛豫等阿秒(10-18s)量级的现象,即使是飞秒激光也无法准确探测。人们需要探索并成功制得一个更加高频的激光脉冲,才能推动研究领域继续向前发展。 本世纪初,由 M.Hentschel 与 R.Kienberger等人组成的课题组成功制出了脉冲宽为650as的X射线脉冲[1],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阿秒量级的射线脉冲。他们利用了一个7fs 的超短脉冲驱动产生高次谐波而获得了这个脉冲。这个实验的原理来源于半经典的三步模型。本文通过对这个模型相关的数据结论进行相关计算并进行可视化处理,从而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整个物理过程。本文在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单位均为原子单位。
1.2 高次谐波1.2.1 高次谐波的定义 高次谐波(HHG)是指谐波谱上频率为基波频率二倍以上的谐波。其定义来源于傅里叶级数展开: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展开为常数与一组具有共同周期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和。即 (1-1) 上式中k大于2的函数部分即为高次谐波。
1.2.2 高次谐波的认识 最早的高次谐波是在用激光轰击等离子体的试验中发现的,在这之后发现的诸多高次谐波的频率谱中,人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在谐波频率的前几个阶次,谐波的强度会发生迅速的下降,而在这之后会出现强度变化非常缓和的“平台区(plateau)”,在平台区的末端的某一计次附近,强度再次陡然下降,出现“截止区(cut-off)”,对应的频率即为截止频率。在速降区的现象依然可以用经典的微扰论来解释,然而在平台区的现象,由于相互作用区域激光场对电子的影响远远强于原子内部的库伦场对电子的影响,破坏了微扰论的前提,因而无法用微扰论来解释了[8]。正是由于平台区这种独特的结构存在,使得它在不同的领域内有着广泛的作用。如何认识和解释高次谐波的实验现象,成为了研究强场与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前提。 1.2.3 高次谐波产生的相关原理与三步模型 最早通过实验产生一个高次谐波辐射是在 1987年由Mcpherson 等人用 KrF激光与惰性气体的相互作用制得[2]。他们进行实验的原理可以用Paul Corkum 在1993年提出的一个半经典的基本模型来解释[3],这个模型也被称为“三步模型”。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基于Labview的多光谱辐射测温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下一篇:
蔡氏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Zernike多项式星载反射面天线赋形优化设计
HFSS形状渐变方法的槽缝加载微带天线设计
基于神经网络的E型微带天线设计
L型探针馈电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相控阵雷达天线自适应置零技术的研究
ZigBee无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源程序
基于MATLABGUI的非线性卡尔曼滤波实现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