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初始界面 14

3.2  工作界面 14

4  功能的实现 19

4.1  软件的选择 19

4.2  软件的编程 19

4.2.1  欢迎界面 19

4.2.2  初始界面 20

4.2.3  程序界面 21

结  论 28

致  谢 29

参考文献 3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功分器的简介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越发频繁,各种各样的电子电汽设备已经大大影响到各个领域企业及家庭。无论哪个频段工作的电子设备,都需要各种功能的元器件,既有如电容、电感、电阻、功分器等无源器件,以实现信号匹配、分配、滤波等;又有有源器件共同作用。微波系统不例外地有各种无源、有源器件,它们的功能是对微波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或变换。现代无源器件中,功分器从质量及重量上都日显重要[1]。

功分器全称功率分配器(Power pider)[2],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分成两路或多路等幅或不等幅信号输出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可也称为合路器。一个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之间应保证一定的隔离度。功分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功率损耗(包括插入损耗、分配损耗和反射损耗)、各端口的电压驻波比、功率分配端口间的隔离度、功率容量和频带宽度等。在射频/微波系统中,通常需要把功率按一定比例分成两路或多路。例如,天线阵列、多路放大器等。论文网

从结构上看,功分器有三端口结构,也有多端口的结构。最早出现的功分器是简单的同轴T接头、波导T接头,随着带状线、微带线等微波传输线的问世,相继发展出了威尔金森功分器等。设计微波功分器需要着意解决两个问题:1,各端口的匹配。2,各端口的隔离。 

1.1.2  功分器的发展[3]

在20世纪40年代,MIT辐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发明和制造了种类繁多的波导型功分器。它们包括E和H平面波导T型结、波导魔T和使用同轴探针的各种类型的功分器。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又发明了多种采用带状线或微波技术的功分器。平面型传输线应用的增加,也导致了新型功分器的开发,诸如Wilkinson分配器、分支线混合网络等。1960年,Ernest J. Wilkinson发表了名为An N-way Hybird Power Diveder的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在所有端口均匹配、低损耗、高隔离度、同相的N端口功分器。以后的研究人员便称这种类型的功分器为威尔金森功分器。最初它的原始模型是同轴形式,此后在微带和带状线结构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发展,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是微带线形式,大功率情况下也会用到空气带状线或空气同轴线形式。

1.1.3  功分器的研究现状

1.2  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功分器理论的掌握,设计出一个功分器平台,配合教研使用,使读者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功分器的知识,并对功分器进行设计,目的是制作通用设计平台。并希望设计程序能通用,界面使用方便、灵活。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   主要概括了功分器的简介、发展与研究现状,并简要叙述了本设计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上一篇:ADS数字衰减器集成电路研究
下一篇:应用于WSN节点的5GHz低功耗分频器设计

自回归模型谱估计方法设计+Matlab源代码

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研究及...

基于VC的分层AltaRica故障建模和分析

MATLAB舰船电能分配及管理系统设计

Matlab的光栅投影相位校正与展开算法设计

L型探针馈电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MATLAB数字图像处理的交通信号灯识别系统设计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