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DS的基本理论

2.1 DDS的理论基础

它的理论基础是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描述的是一个带限的模拟信号经抽样变成离散值以后,当抽样频率大于等于模拟信号最大频率的2倍时,可以由这些离散值回复原始模拟信号的问题。在DDS中这个过程被颠倒过来。DDS不是对一个模拟信号进行抽样,而是一个假定抽样过程已经发生且抽样的值已经量化完成,如何通过某种映射把已经量化的数值送到D/A及后级的低通滤波器重建原始信号的问题[1]。

DDS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DDS的工作过程为:在时钟fclk的作用下,相位累加器对频率控制字(FTW—Frequency Tuning Words)K进行线性累加,当相位累加器累积满时就会产生一次溢出,累加器的溢出频率就是DDS输出的信号频率。相位累加器输出的相位码送至相幅转换器进行转换,当取不同的频率控制字K时,将导致相位累加器的不同相位增量,这样相幅转换器输出的正弦波形的频率不同,从相幅转换器输出的N位幅度码经过数模转换器(DAC)变换后得到模拟的阶梯波电压,阶梯波电压经低通滤波器平滑后即可得到所需的正弦波信号。

DDS原理框图

 图2.1  DDS原理框图

2.2 DDS的原理

为了更好的理解DDS的工作原理,先了解DDS相位量化的工作原理。首先将正弦波在一个完整周期内的相位变化用相位圆表示,其相位与幅度一一对应,即相位圆上的每一点均对应输出一个特定的幅度值,如图2.2所示:

                                   图2.2

一个N位的相位累加器对应相位圆上2N个点,其最低相位分辨率为:

                                                       (2.1)

对应的也有2N个幅度值,该幅度值存储于正弦查询表(ROM)中,在频率控制字K的作用下,相位累加器给出不同的相位码对波形存储器寻址,完成相位-幅度的变换,经数模转换器(DAC)变成阶梯正弦波形信号,在通过低通滤波器平滑,便得到模拟正弦波输出[2]。引入理想的正弦波信号文献综述

                                    (2.2)

式(2.1)说明S(t)在振幅A和初相 确定后,频率有相位唯一确定:

                                                          (2.3)

DDS就是利用(2.3)中 与时间t成线性关系的原理进行频率合成的,在时间 间隔内,正弦信号的相位增量 与正弦信号的频率f构成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有:

                                                        (2.4)在一个时钟周期内,DDS的相位增加值为: 

                                                          (2.5)

DDS的输出频率为:

                                                           (2.6)

上一篇:激光雷达隧道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GaAsMMIC微波开关及其集成电路的研究

STC89C52单片机智能车红外避障控制设计

单片机双极性神经刺激脉冲发生器的设计

单片机的环境参数检测仪的设计+电路图

单片机的数字式电感电容表设计

STC89C52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STC89C51单片机便携式环境检...

STC89C52单片机无线智能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