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朱胜强研究的《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本文献从四个角度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进行了证明。通过构造辅助量和构造向量的方法分别从双曲线的第一定义、第二定义、轨迹中总结的结论以及旋转四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这一结论。从文献中看出作者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过程,更注重所用到的数学方法,而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证明的时候,采用的是第四种方法,旋转。只是,我用的是旋转矩阵,设出一个点,通过消参,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步骤简洁,思路清晰,易被接受。(具体步骤见下文)而本文献中的方法也很巧妙,通过极坐标来证明,只是步骤有点繁琐,而且思维跨度较大。我认为如果作者把这两种方法都总结出来,对比研究,将会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杨洪梅。深入挖掘教材,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J]。学周刊, 2011(24)。

[2] 王绍明。反比例函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9(00)。

[3] 冯迎辉。分类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21)。

[4] 施倪杰。反比例函数知识构建与数学价值发掘[J]。数学教学通讯,2000(4)。

[5] 姚晓娟。初中函数学习困难的两大因素[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4(6)。

[6] 朱文芳,林崇德。初中生函数概念发展的研究[J]。 2001(4): 40-46。

[7] 殷忠伟。反比例函数解题方法教学探析[J]。数理化学习, 2012(8)。

[8] 徐骏。近几年中考与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相关的题型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4(6)。

[9] 陈淑梅。反比例函数与图形面积相结合问题解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3)。

[10] 朱胜强。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J]。数学通报, 2008,47(11)。

[11] 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2] 赵军才。感悟函数思想构建灵动课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J]。中国数学教育, 2013 (1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0。

[14] 董林伟,杨裕前。数学(八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124-143。

[15] 郭伟。浅谈初中生如何学好函数[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16)。

[16]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69-178。


上一篇:复杂网络中信息扭曲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小学语文家庭作业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性别与数学教育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教材中的数学史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中小学数学衔接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出口额的数学建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数学问题情境呈现方式文献综述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