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种类繁多的香草,例如江蓠、芷、椒、杜衡、菊、薜荔、胡绳、茅等
“香草“作为《离骚》一文的重要意象,和抒情纽带,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以多种形式与香草产生关联,共有以下几种方式:做服装、做配饰、充当食物和饮料、作礼品,在这些关联方式中,《离骚》集中出现主人公与香草产生关联的有16处,以江蓠、茅、薜荔、菊、杜衡、胡绳、芷等多种香草为配饰的有八处,远高于其他关联方式。
然而,为什么主人公对香草配饰情有独钟呢?
《离骚》的“香草”意象,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
“朱熹认为,《离骚》中的香草诗,暗含了作者情感的抒发,认为香草不仅寓意忠君,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香草的譬喻内容进一步发展。”[2]
近现代时期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之一梁启超认为《离骚》中的香草意象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象征了作者当时复杂的思想和感情,认为香草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具体化、表现化,它只是抽象的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化。
“现代的梁文勤在《香花香草的深层世界——<离骚>芳草意象群的多重喻指》中认为:《离骚》中的香花芳草具有多重喻指:“我”之美德修能、质变的人才、贤臣及君士。”[2]从修辞来看,香草意象与其深层喻指是一对多的关系;隐喻和转喻是其实现机制。总而言之,芬芳的香草暗示了喻指对象的美好。
(二)饰品:美玉、宝剑
人类佩带饰品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来时,到步入文明社会之后,依旧保存了下来,并且,配饰被人们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周朝礼乐文化,崇尚威仪风度,当然,佩带美玉就是作为其重要的因素而存在。
楚国国民具有尚武的风俗。在上古时期,多以刀剑随身,用来防身。楚文化在秀丽之中有阳刚之美,在屈原的作品中曾多次提及佩剑,“抚长剑兮玉珥”、“竦长剑兮擁幼艾”和“带长剑兮挟秦兮”等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中,宝剑意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其基本意蕴就是创作主体英雄胸襟的抒发,这既包含了壮志满怀的诗人所抒发的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也包括了抑郁困顿的诗人所发出的愤懑不平之音。”[3]在屈原作品中,剑已经由高贵的身份象征转变为暗喻高贵傲岸、俊杰不凡的伟岸人格。
上一篇:网络用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谢无量《骈文指南》论唐朝骈文

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的...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白鹿原》之田小娥形象分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