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丑为丑”——“看客”

在鲁迅笔下,除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外,还流窜着一群或冷眼旁观,或嬉笑怒骂的看客。这些看客中有的甚至无名无姓,就像电影中的群演一般,看似毫无存在感,却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献综述

其一,封建制下沉醉不自省的庸众。所谓庸众,说穿了不过是一群不明时事的民众,他们在闲时自说自话,以八卦和讲他人家庭琐事为乐。在小说《风波》中,作者就不断编排着这样的戏码。小说中的七斤算是个“出场人物”,但他也不过靠着在外撑航船知道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八卦,比如“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 之类,却总能让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使得七斤“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由此可见当时农村人的落后与无知,越是子虚乌有、天方夜谭,便越认为是新鲜有趣。文中,他与赵七爷和七斤嫂又因辫子事件论争,引起乡邻的围观。可以说他们在做着愚昧看客的同时,自己也就如同戏台上的演员,不断为作为“观众”的乡里庸众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等表演结束,帷幕拉上,人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

另外,在《祝福》中,鲁迅深入地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礼教扼杀的底层妇女祥林嫂的形象,她的不幸是命运使然,但庸众的刻薄尖酸亦不失为加速其死亡的催化剂。在她一次又一次遭遇人生的不幸后,她试图通过向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来排遣忧伤博得一丝同情,但她最后得到的却是人们的厌弃和鄙夷;当她为了改变命运而不惜捐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为自己赎罪时,她满心以为生活会好转,甚至“眼光也分外有神”,但换来的依旧是祭祖时四婶的拒绝和嫌弃,从此认清现实,变作一个“木偶人”。此处,祥林嫂是一个典型地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牺牲品,她几次尝试改变却终于失败,因为在大众看来,她是不祥之人,她的诉说也不过是闲时的调剂与谈资罢了,等到大家看累、看腻了也便失去兴致,“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了。

上一篇:从军事角度分析戎狄是何种人也
下一篇: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动物隐喻书写

浅析秘书工作中的语言艺术及沟通技巧

论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转变一声遥远的呼唤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论方方小说中的悲剧主义

浅析苏童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弋舟的小说创作特色

试论男女秘书工作中的差异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