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隆重的风筝比赛,对阿米尔来说这是一次获得父亲认可的好机会,就是这次比赛让整个故事发生了转折。阿米尔和哈桑共同参加了比赛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父亲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意和认可的目光,然而哈桑却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为了得到最后一个掉落的蓝风筝,哈桑被阿塞夫凌辱。阿米尔目睹着悲剧的发生,懦弱的他却选择了逃避。阿米尔选择跑开,选择向人性的懦弱和自私妥协。这是阿米尔犯下的错,同时也反应出了父亲对阿米尔教育的失败。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是他们社会化开始的场所,是他们形成人格的最重要的时期,西方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对青少年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的主要的依恋对象,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人的健康心理和人格,为其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人格的缺失和行为的偏差”[1]。这次阿米尔的背叛终究成了这段友谊的噩梦,谁都挥之不去。这份本应该纯真的友谊也将从此划上一道深深的裂痕。
哈桑从此变得沉默寡言,而阿米尔也没有勇气面对哈桑,还会时常被噩梦惊醒。就这样,自责、后悔、嫉妒、卑鄙充斥在阿米尔的生活里。最后阿米尔不堪重负,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东西而彻底逼走了哈桑和阿里。尽管纯真善良的哈桑处处为阿米尔着想,哪怕面对昔日最好的朋友的诬陷,哈桑依旧选择沉默。哈桑的宽恕其实是对阿米尔的一次次救赎,而当时年少无知的阿米尔却始终没有顿悟。
父亲的原谅、哈桑的善良与阿米尔的卑鄙交织在一起,达成了强烈的人性对比,也深刻反应出因阿米尔心灵的扭曲而做出的道德背叛。阿米尔犯下的错他的内心非常自责,但是他没有选择赎罪而是进一步的掩盖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残酷的人性,不能面对自己的过错,却用卑鄙去掩盖”[2]。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痛苦,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使自己陷入困境,无法自拔,最后忍受不了良心的折磨竟逼走了哈桑
上一篇:论余华小说的创作风格
下一篇: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城乡交叉地带人物研究

论阿乙犯罪小说中的人性光辉

由受害者转变为施暴者《...

解读阿乙小说中人性的压抑

朱文颖新世纪长篇小说物欲化时代的人性挣扎

苦难背后的复杂人性论田耳小说的核心主题

《最后的情人》多重叙事...

刘恒小说创作论苦难书写人性救赎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