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染血之室》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男性角色就是调音师。笔者认为这一角色是卡特女权主义并不极端的一大证明。换言之,卡特所批判的是极端的男权主义,而不是否认男性这一群体。调音师和侯爵在许多方面是呈现对立状态的:第一、侯爵对于女主人公来说是物质的吸引力,而调音师和女主人公则是灵魂的契合,调音师可以将钢琴调至女主人公最满意的音色,而女主人公的演奏也令他痴迷。第二、侯爵所迷恋的是女主人公年轻的肉体和美丽的容颜,而调音师则是盲人,他爱的是女主人公的灵魂。第三、侯爵将女主人公当作玩物,一旦她违背了自己的命令就会被处死,而调音师则愿意和女主人公一起赴死。笔者认为调音师的形象是卡特认为理想的男性形象:尊重女性,平等地对待女性,并且和女性有灵魂上的爱恋关系。

其次是情节的安排上,《染血之室》相较于《蓝胡子》更为完整合理。《蓝胡子》的主要情节是女主人公嫁给蓝胡子之后,主要情节在于她打开密室的门和遭到蓝胡子的虐杀这一部分。而《染血之室》则增加了女主人公婚前,在赶往婚房的路途中等情节,并且这些情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模块中主要分析与侯爵相关的情节,上文中提到,侯爵的杀戮是带有仪式感,优雅的,这是一种对所谓文明社会中极端男权主义的批判,这一点在《染血之室》的情节中也可以体现。女主人公打开侯爵的书柜,发现里面的书都是有关“惩罚”,“献祭”的,并且内容血腥可怕,而侯爵则戏称这是“祈祷书”并称被吓到的女主人公为“小修女”,这进一步证明了侯爵内心将女主人公视作“不允许犯戒”的所有物。

最后是环境的描写,《蓝胡子》中环境描写基本上不存在,而在《染血之室》中的环境描写大部分是带有哥特色彩的,尤其是女主人公发现行刑室时的环境描写。“英国哥特小说给人最强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怪诞和恐怖的存在本身。” 而在《染血之室》的环境描写中最为突出的是哥特小说中的恐怖色彩。首先是时间上的恐怖,在《染血之室》中女主人公决定用钥匙打开那间行刑室的时间是深夜,“现在时间非常晚了,城堡漂在水上,离陆地的距离最远,浮在沉默的大海中。” 并且在深夜意味着光明的缺失,“但这里灯光确实不足,电线不知为何没有牵到这里。” “英国哥特小说作者多选择夜晚作为展现故事情节的时间” 因为在黑夜的环境中,往往会出现与邪恶,犯罪,恐怖息息相关的事物,更能让人走进“黑暗”去窥探人性的阴暗与丑恶。因此在《染血之室》中,设置深夜这个时间,让女主人公去认识到侯爵极端男权主义下的恶行。其次是地点选择上的恐怖,侯爵的行刑室在走廊的最深处,是 “地牢”一般的存在。“这件赤裸裸酷刑室的墙壁是光秃岩石,微微发光,仿佛它们也怕得冒汗。” 并且这件行刑室中还有各式的刑具,灵柩和棺材。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来到这样的一个房间,便构成了哥特小说特有的“非常”的恐怖环境。最后是对于尸体的描写,女主人公在行刑室里看见三具尸体,作者对三具尸体的描写十分细致:“她是冷的,被他防腐处理过。在她喉头,我看见他勒毙她留下的青色的指痕。” “是的,这骷髅头已完全没有皮肉,几乎无法想象光秃秃的颅骨外曾一度包裹着生命丰沛的血肉。” “我用发抖的手指扳开那具直立的棺材的前半面,铁处女张着嘴的脸带着永远的痛苦神情。” 这三具尸体的描写,滋生了女主人公的恐惧,“暴力凶杀是最能刺激并唤起我们生理与心理恐惧的一种。” 这种恐怖环境下,滋生出的也是对侯爵泯灭人性行为的惧怕和批判。

上一篇:民国时期绍兴商会会务纠纷研究
下一篇:敦煌变文假设连词研究与辞书编纂

黑曲霉利用秸秆产木糖发酵条件优化

论非言语沟通在秘书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秘书用语的修辞艺术

略谈民国书信的格式与用语

从智多星吴用看现代秘书形象

论秘书工作中交际语言的运用

地方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