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里的“就”,在《广韵》里是“疾就切,去声,宥韵,从纽。” 宥韵下常用的同音的字有:救、旧、昼、皱、臭、溜、秀、骤、授、就。以中原官话的睢宁话为例,这些常用的同音字的国际音标是:就[tɕiou⁴²] 、旧[tɕiou⁴²]、 昼[tʂou⁴²]、皱[tʂou⁴²]、骤[tʂou⁴²]、臭[tʂ’ou⁴²]、溜[liou⁴²]、秀[ɕiou⁴²]、授[ʂou⁴²]、就[tou⁴²]。可见,中原官话里的副词“斗”对应的是普通话里的“就”。

(二)江淮官话的形容词 “斗”

形容词 “斗”可以表示应答义或正确义、相合义、正常义。一般情况下,它的读音是“斗[təɯ⁵⁵]”。只有一个形容词“斗”的区域是:连云港市区、沭阳县、泗阳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盐城市的盐都区和淮安市除了涟水以外的区域。这些地区里,“是不是”和“对不对”一般都用“斗不斗”表示。

1。表示应答义的形容词“斗”。

(23)你是学生吗?——斗的。

(24)你是不是去游泳?——不斗。

(25)你听懂了吗?——斗的,懂了。

(26)他说的斗不斗?——斗的,斗。

2。表示正确义的形容词“斗”。

(27)斗,斗,就这么办吧。

(28)味道斗,但颜色不斗。

(29)我斗了四道题。

(30)这话斗一半,错一半。

(31)斗的,这么说很斗。文献综述

在上述意义上,如果说话人要表达确定的意义,但只作简短的回答,一般用形容词“斗”,而非普通话里的判断动词“是”,也就是说,在回答中,用“斗的”而非“是的。”,用“不斗”而非“不是(的)”。

三 有两种语法意义的“斗”

根据我们的调查,两种语法意义的“斗”存在于江淮官话的沭阳话和连云港的连云区。这两处地理位置特殊,既有副词“斗”,也有形容词“斗”。在沭阳话里,副词“斗”的读音一般是“斗[tə⁴⁴]”。沭阳话里的形容词“斗”的用法极其普遍,但副词“斗”的分布却是少数地方,如钱集镇和刘集镇。

因为沭阳话里形容词“斗[təɯ⁵⁵]”的用法和前文所述的形容词“斗”的用法一致,所以此处只描写副词“斗[tə⁴⁴]”的用法。

上一篇:从李商隐和温庭筠看晚唐爱情诗
下一篇:论先秦祭祀诗反映的南北文化的差异《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为例

江苏金坛方言的特点研究

《儒林外史》中的江淮文化研究

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考...

新世纪江苏获奖小说研究...

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考...

江苏洪泽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

高邮庙会与江淮水神灵崇拜研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