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从“意识”到“集体无意识”浅谈文学创作心理研究要素的发展变化
摘要:文艺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为从心理学视角去进行
文学
研究
提供了契机,这对于文学研究而言会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文艺心理学研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文学创作心理的研究要素或者对象的变化也表现出这一特点。从“意识”到“潜意识”再到“集体无意识”,对于文艺创作心理的研究在不断深化、进步。26102
毕业论文
关键词:创作 心理 意识 潜意识 集体无意识
文艺心理学是伴随心理学兴起而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文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关于这门学科的定位问题,不少学者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按照目前的主流观念,它依旧是一门依托于美学研究的学科。它是借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去进行文学现象的研究,心理学提供了视角和方法,最终仍是要回到文学研究上来。这是由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决定的。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不同心理学流派对于其研究对象也有着不同的偏好。但是纵观整个心理学发展历程,有着“意识——潜意识——集体无意识”这样一条主线索贯穿其中。这也为文学创作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思文和借鉴。
一、传统美学对于文学创作心理的认识
心理学起步的时候,其研究对象集中于意识层面,这点和传统美学对于文学创作心理的研究对象似乎不谋而合。传统美学的研究方法,多为通过剖析作家的生命活动历程,分析他们创作前后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试图去探究作家创作的心理机制。
论文网
从宏观的角度看,作家的个人实践经历能够影响着其创作。对于文学发展的成因,泰纳提出了时代、环境和民族性三大因素。时代、环境、民族甚至文化等等因素,这些被看作影响作家创作的外部因素。例如存在于作家生命中最真实可感的那段成长经历,似乎能给予作家创作最充分的养料。红学索引派研究者总是竭力去考据雪芹先生的生平,因为他们认为《红楼梦》中的故事是他早年经历的缩影,这部旷世小说某种程度上带有其自传色彩。山东的高密东北乡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备受关注,因为那里作为莫言的故乡,莫言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童年的印迹。被誉为“东方大仲马”的沈从文,其主要作品大多以其故乡湖南湘西为背景依托,而他笔下的湘西世界透露的美感令人浮想联翩。通过了解沈先生的生平,可以知道他早期的生命活动就是在他的家乡湖南湘西进行的。美国批评家考利曾用评价福克纳作品的话来评价沈从文的作品:“他的每部小说,不论中篇或者短篇,所揭示的内容似乎都比他明确指出的还要多,主题也要深刻得多。所有独立的作品都像一个矿坑里开采出来的一条条大理石,全都能看出母矿体的纹理和疵点。” 作家的创作,似乎都从自己的母籍文化中汲取一定的养料,尤其是其亲耳所听、亲眼所见的内容,成为了其文学创作中最真实可感的素材。
感觉、知觉、想象、灵感等等,这些成为传统美学探索个人心理的出发点。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文学创作活动,都需要感觉作为基础。首先,感觉或者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它是我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第一步;其次,知觉和感觉不仅对于日常生活有普遍性意义,而且对于
艺术
活动具有特定意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提出画竹的三个阶段,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形象地说明了从生活走向艺术的妙趣。其创作过程便是从“眼中之竹”这一感知过程开始的。感觉和知觉都是以感官活动为基础的生命活动的一部分,知觉相对于感觉而言多了一个“有感而知”的加工转换过程,可以说是感觉的延续。但是在生命活动中,这两种行为的界限并非那么明显。因此,在心理学上对这两个概念往往也不做区分,除非某些心理学家对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界定。此外,关于艺术的创造,还涉及到想象和灵感的问题。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谈到艺术创作要用到两种想象,“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而后者则是艺术创作必备的想象。前者只是生活经验的重复上演,是纯粹从生活中摄取、而未经艺术加工的。“凡是艺术创造都是平常
材料
的不平常综合,创造的想象就是这种综合作用所必须的心灵活动。” 而创造的想象则又可分为两种心理机制——分想和联想,创造的想象是这两种心理机制的有机融合。至于灵感,则是存在于作家思文内部的一个潜意识,似乎一个不经意的触动便能触发作家某种创作想法或是欲望。比起想象,它更带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想象和灵感对于文学创作似乎比感觉和知觉要重要得多。在人群中,有的人相对想象丰富,并且很容易获得创作灵感。感觉、知觉、想象、联想等等要素构成了文学创作心理的表象,作家的创作仿佛就是这些要素的共同驱动作用。当然,作家的创作,既不是仅仅依赖于这几个因素,也不是这几个要素的简单相加,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是这些因素的有效组合,彰显出复杂性和个性差异。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从“人生三部曲”看池莉小说的婚恋观
下一篇:
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全自动装配机设计+CAD图纸
信疑之间:苏轼道教“丹药”观念研究
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试论秘书的“挡驾”艺术
论葛亮小说的怀旧意识
从秘书实务看古今秘书工作差异
从《红楼梦》中的丫鬟看...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