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孤独者》和《当代英雄》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2)
一.时代的产物——“多余人”形象
(一)毕巧林
毕巧林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的男主人公,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继奥涅金后出现的第二个“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30年代贵族青年的代表。毕巧林是一位家境优越的贵族军官,他年少俊朗、才华横溢、精力充沛,身上有一种坚强执着的意志和敏锐的观察力。他和第一代“多余人”奥涅金一样,对现实不满,更不愿意与腐朽的农奴统治集团妥协,他渴望能改变这一切,然而现实中他的所作所为却与他的才智、理想背道而驰。例如,他用不正当手段煞费苦心地骗取了贝拉的爱,然而四个月后他就变了心,他的薄情间接导致了贝拉的惨死;在疗养期间,毕巧林为了接近自己的旧情人而假装追求梅丽小姐,这种无耻的行为却只是因为妒忌格鲁西尼茨基,他的自私和冷酷也深深地伤害了矜持而深情的梅丽,在和格鲁西尼茨基的决斗中将其杀死。他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也不怜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途经塔曼小城,他出于好奇去跟踪走私贩子,害得其中一老一小失去依靠,他也险些被抛进大海淹死。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力和意志都浪费在招惹是非、玩弄女性上,对生命无所留恋,最后由波斯归国的路上殒命。舒尔岑概括他们的特点是:“永远不会站在政府一边”,“也永远不会站在人民一边”的“多余人”[1]。
(二)魏连殳
魏连殳是鲁迅小说《孤独者》的主人公。他早年就出外游学,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因此就被旧的传统封建势力视为“异类”,视为可怕的“新”,“仿佛将他当做一个外国人看待”[3],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近他,他的处境非常孤独。然而魏连殳并没有向黑暗腐朽的封建势力屈服,他顽强地同黑暗社会的抨击做斗争,“喜欢发表文章”,“发些没有顾忌的议论”[2]。他又像“申飞”说的那样,他“亲手造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3](《孤独者》),看不到自己的亲人,看不到自己的朋友,看不到光明,他无处述说自己痛苦和愤懑,只能“像一匹受伤的狼”似得嚎叫。这也说明魏连殳其实内心是脆弱的,在面对小报的“匿名攻击”、学界关于他的流言直到最后的失业,他感觉自己“现在才真是失败者了”。面对自己的这种境遇,魏连殳竟是想用自杀作为反抗,不过转而又放弃了这种想法,“又觉得偏要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而活下去”,这似乎像他对旧封建势力的宣言。可到最后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却做了封建军阀的顾问,他“已经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3](《孤独者》)。此时的他感到“快活极了,舒服极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4]。精神上的“失败”换取了物质上的“胜利”,就这样在极度的孤独中死去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浅析
下一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对比
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的...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白鹿原》之田小娥形象分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