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彼时,子昂因劝谏朝廷任用贤才遭奸臣诬陷下牢,出狱之后,仍旧心怀国家,请命束身塞上,平息边戍。源此,子昂才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谁料武攸宜并无才能且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致前锋大败,更将陈子昂降为军曹。正是在此种境遇下,陈子昂写出了《登幽州台歌》及《蓟丘览古七首》。《览古七首》其七《郭淮》写到:“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淮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陈氏外传》中亦记载到:“自以官在进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栖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但兼掌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玄然流涕而歌:“前不见古人……”时人莫知之也。”[1]
   《登幽州台歌》表现出了陈子昂的怀才不遇,因而苦闷无聊的感情,语言上流畅奔放,非常具有感染性,表达了封建士子普遍的心声,由于言深至且,因而成为流传后世的佳篇。诗中的“古人”指的是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以抒写自己内心失意落寞为基础点,以慷慨悲凉的基调,表现了一种情浓思深,感慨涕淋的失意者心境,整篇诗歌有着悲怆苍劲,感时叹世的调子,这不仅是诗人积郁的喷发,更是历代庶族士人“不遇”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被人们吟诵至今,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却成为唐代诗歌史上一篇不朽的传世佳作,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雄浑深厚的广阔意境,更有壮怀激烈的悲壮感情,苍劲羁傲的风骨及富于激昂理想和积极进取的士人心态,是唐诗之美的楷模作品。
上一篇:孙悟空的三大另类形象研究
下一篇:论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苦难意识

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的...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白鹿原》之田小娥形象分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