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坚贞高洁的理想者,作品中除了通过这些意象来表现这种特质进行暗喻和象征之外,还通过个人剖白的方式来展现了对于理想的追逐。这种剖白以反复诉说自己对理想的忠贞为主,“伏清白以死直”表明主人公愿意以死力证其清白忠贞,“宁溘死以流亡”也绝不愿与“群小”同流合污。文章中的主人公用这种决绝的自我剖白在自己与“群小”之间划下了一道鸿沟。很多学者认为作品中主人公身上所呈现的高洁坚贞特质根植于屈原本人的“清洁”[2]人格,透露了屈原本人的强烈自清、自洁意识。一般来说,“清”与“浊”相对,这种自清意识是一种高洁认知感,表现了在现实中屈原拉开自己与众人的距离,超然于世外的自清意识。主人公与世俗的鸿沟对立上展现出来恰恰就是坚贞高洁的抒情形象的这种自清意识。
何为理想者?理想者就是有着改变现实,变革社会愿望的人。这类人有着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灵魂,《离骚》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种人。文中主人公曾经强烈地表达过他对于美政理想地追求,这种美政理想具体地体现为他希望楚国君主可以遵循着古圣先贤的道路将楚国带上真正的康庄大道,甚至在《离骚》中主人公还多次抒发了自己想要在这样一个变革事业中做“导夫先路”的前引者的强烈愿望。这种对政治理想的热烈渴求造成了主人公“在政治上太理想主义”[3],主要表现在:第一,他极度希望再现传说中被神话了的圣王时代,认为楚国富强的良方必须从先王之道中寻找;第二,他在政治上追求绝对的美,热切追求君明臣贤的“两美必合”。因为这种对政治仕途的“理想主义”使秉持着美政理想的抒情主人公无法接受其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社会现实对主人公政治理想从内到外全盘否定,主人公失去了实现理想的现实环境。在理想难成的时候,受困于现实的俗世之人大多会走上“从俗求显达”[4]的道路,但高洁坚贞的理想主义者愿意牺牲一切也不放弃理想,在理想与现实地冲突中固守本心,这也是其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最本质的区别。在文中抒情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理想主义脱胎于屈原本人对理想政治的坚定不移,为了理想屈原一生颠沛流离,最后以死殉国。作品中主人公对理想政治地执着渴求就是屈原精神追求的缩影。
《离骚》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有着高起点和高标准的人,从其内外皆美的高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贞和把理想视为生命,甚至是高于生命的追求就是其作为理想者的最好诠释。这个理想者形象是《离骚》中屈原的自我形象的光辉闪现,也是屈原理想人格的完美呈现。
上一篇:《红楼梦》中小人物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纳兰悼亡词中的意象美分析

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的...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白鹿原》之田小娥形象分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