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考课制度与王朝兴衰的关系浅析(2)
这些言论均为世人讲解了关于官吏的考核与奖惩,以及与人事管理的关系。
关于考核的尺度和内容,从西周到清朝,历朝历代由于各个朝代的国情有很大差别,但大多都包括对官吏自身的要求,对农业生产、户口情况、财政收入、社会治安以及能否发现人才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这些都成为官员考课的基本考核内容。
1.1西周的述职与巡狩
我国考绩奖罚制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据考证尧舜时已经有了考绩的相关方法,《尚书.尧典》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此三苗”,意思是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后即罢免昏庸的官员,并提拔贤明的官员,于是,许多工作都振兴起来了,且分别对三苗之族作了安置。而具体做法不详。
西周时代有述职巡狩制,可看作考绩制的萌芽。“述职者,述所职也” ,即诸侯向天子陈述职守;巡狩,则是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除了述职与巡狩,《周礼》也讲到了对官员考核的其他做法,即“太宰以八法治官府,小宰以六计课群吏”,前者是对官府机构的考察,后者则是针对官员个人的考核。
而述职巡狩和八法六计,可以当作是我国古代官员考课制度的起点和雏形。
1.2战国至秦汉的上计、考课
1.2.1战国至秦汉的上计制
战国时期,考绩的主要形式是上计制,上计内容包括政治、
经济
、社会等方面。上,向上汇报;计,计簿,即各郡国定期向上级送的工作汇报。
战国时,上计制度已经在各国普及开来。例如魏文侯时期,就有“东阳上计,钱布十倍”的记载。意思是东阳官府送来账簿,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
秦国是当时考绩制度卓有成效的国家,《云梦秦律》为我们了解秦国考绩制度提供了丰富
材料
。秦在地方广置“计官”,作为负责地方上计的官吏。而“尉计”、“苑计”等职位因其负责部门不同而各有分工。
秦的上计方式与各国以券为凭的做法一致。《仓律》规定:各县向大仓上报禀食者名册时,同时应缴上计簿。随后都官按照计簿来核实禀食者名册,主管各经济部门的官吏,再向“大内”上报。这种以券为凭的上计制度,是战国至秦时考绩制度的特点。
1.2.2两汉的课计
汉朝之时,考课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当时的主要形式是“课计”,“课计”原本是“计算”的意思,但在当时却是考课与上计的合体,其这种制度的特点是是立法化、程序化,同时将官员的奖惩和迁降紧密结合。
汉代的课计制度是在秦朝的考课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并针对不同的情况产生了三种基本考课方式,第一种是对所有官员的逐级考课法,第二种是对郡国官员采用的上计法,第三种是“六条刺查” 法。在这三种考课方法中,上计法是自下而上的考课方式,另外两种是自上而下的考课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得以保证考课结果的准确性。
1.3唐宋的考绩制
1.3.1唐朝的“四善二十七最”
唐朝的考课奖惩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已经臻于完善,主要表现在朝廷设置的考课部门的
法律
化、规范化和和严谨化,考课方法和相关标准也更趋齐备。
“四善二十七最”是唐代考课制度关于官吏在品德和才能方面的标准。
“四善”,指品德方面的四项标准。据《唐六典》卷二《吏部》: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这四项条件,是对所有参加考课官员之共同要求。
“二十七最”是根据各官署职掌之不同在才能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
墨家与法家的渊源
论秘书与强势领导相处的艺术
秘书的协调工作与艺术
煮熟与生玉米中主要水溶...
奥斯卡王尔德与媚俗
语言表达能力与秘书工作
紧缩构式不X就Y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以《天香》为例论王安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