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多音节“××子”式

(1)词根为名词:儿娃子(男孩)

                 丫头子(女孩)

                 耳巴子(耳光)

(2)词根为形容词:老干子(最小的孩子)

                   剩巴子(吃剩下的东西)

                   勺料子(愚笨的人)

(3)词根为动词:揪片子(新疆的一种汤面)

                 嚼牙根子(说别人的闲话)

                 架炉子(生火)

3。 “××” 子式

(1)名词词根重叠:虫虫子(小虫子)

                   叶叶子(叶子,多形容丛生茂密的叶子)

                   褂褂子(上衣,多指带袖子的衣服)

(2)动词词根重叠:刷刷子(毛刷)

                   铲铲子(铲子)

                   拉拉子(拉手,多指让小朋友之间有友爱的举动)

(3)量词词根重叠:一堆堆子(一堆)

                   几兜兜子(几兜)

                   一筐筐子(多堆、很多兜)

新疆汉语方言中尾词缀“子”的使用十分频繁,“××”子式大多由单音节形容词重叠词缀“子”构成,其中很大一部分去掉尾词其表达意义并无改变,加上尾词仅作为一种方言习惯而存在。加上尾词表达的情感会稍有不同,更多的给人以亲切感,说话状态自然和谐。形容词重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某种状态和特征的性质[3](P58)。

(二)新疆汉语方言虚词的特点

1。 介词、连词、助词的使用特点

(1)介词,与名词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介词使用在名词之前,在句中类似副词一样修饰谓语动词。它表示和动作、性状有关的比较或关涉对象。例如:新疆汉语方言中,“赶”字具有“与……比较”的意思,和“比”类似;“连”词义和“和、跟”类似,例如:

      他赶我漂亮。(他比我漂亮。)

      我连你没什么可说的了。(我和你没什么可说的了。)

(2)连词将长句分成若干段,可分为并列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等 [4](P62)。 “连”相当于汉语中的“和、跟、与”;“但”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倘若、假设、要是”。例如:

      他连我的哥哥是同学(他和我的哥哥是同学。)

      他但要是去,那你呢。(他假设要是去,那你呢。)

      你但不开车,那就来不及了。(你要是不开车,那就来不及了。)

(3)助词,即用在动词的后面起到助词作用。如:“给”起加强语气作用。“的呢”表示动作进行状态。例如:

      从笔筒里抽一支钢笔给我给给撒。(从笔筒里抽一支钢笔给我。)

      他开车把别人的车撞给咧。(他开车把别人的车撞了。)

      他正看书的呢。(他正在看书呢。)

上一篇:荀彧的悲剧人生及其启示
下一篇:从《雾都孤儿》和《双城记》看狄更斯创作手法的变化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留学生学习汉语程度副词...

留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江苏金坛方言的特点研究

了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汉语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对外汉语中求职信语体的...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