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等士族的崛起

东晋一向以等级分明著称,一般来说将社会民众分为士族和庶族两大类,而在位处上层的士族社会中还有等级差别,陈寅恪先生曾在他的著述中明确将士族社会中的下层称为“次等士族”,与“高门士族”相对应。东晋自政权建立之初至谢氏北府兵建立,当权的高门士族主要有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四大家族,也就是说,在东晋立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次等士族在东晋社会并无地位可言,操控东晋政权的一向都是门阀贵族。直到谢氏北府兵的建立,次等士族才开始慢慢登上东晋政权的政治舞台并逐步发挥其历史作用。最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应当就是谢氏北府兵主要成员的社会地位状况。来~自,优^尔-论;文*网www.chuibin.com +QQ752018766-

“(太元二年)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 刘牢之是早期北府集团中寒门武人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刘牢之个人列传中,明确交代了刘牢之的家世背景,他的祖父和父亲均为武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又与高门士族相距甚远,因此刘牢之显然属于陈寅恪先生所划分的“次等士族”一类。除刘牢之外,当时还有一批寒门武人与他同被谢玄应招入伍,“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 田余庆先生也明确提出“谢玄募北府兵,主要是募将,特别是募散落而脱离建制的北府旧将。” 之前也提及最早的北府兵正是由郗鉴以江淮流民充任的,这些流民大多定居在京口、广陵一带,永嘉南渡时期,他们由于身份低下无法立足于建康而停滞在江淮流域一带。那么据此也可推算出何谦、诸葛侃、高衡等人想必是和和刘牢之一样北方南来在江淮活动多年的武人。综上所述,自谢氏北府兵建立起,以刘牢之为代表的北府武人势力就此兴起,成为了在东晋后期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一支新兴力量,此消彼长,“次等士族”的崛起正是“高门士族”衰落的结果。关于这点我们还可从这一时期谢氏取代桓氏掌权的经过窥探一二。

上一篇:明清苏北运河工程与归仁集城镇发展
下一篇:1931年江淮大水对苏北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

从秘书实务看古今秘书工作差异

从《红楼梦》中的丫鬟看...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从《古都》看川端康成对...

从《为吏之道》看战国时期对秘书的职业要求

现代秘书如何从《红楼梦...

从智多星吴用看现代秘书形象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