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林风眠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还是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个人十分喜欢和欣赏林风眠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充满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基于对林风眠人物画的研究学习,我的创作也是通过写意人物画来呈现,在我进行毕业创作的时候,也吸收和借鉴了林风眠的绘画语言风格,他艺术探索的道路对我的绘画创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1  林风眠人物画风格形成

   本章将从留学时期及回国时期(1919年至1938年)、重庆及重回杭州时期(1938年至1949年)、上海时期(1951年至1977年)、香港时期(1977年至1991年),四个时期结合林风眠的代表作品,探讨林风眠人物画不同时期风格特点,以及他对于“调和中西”思想的实践。

1。1  留学时期及回国初期(1919年至1938年)文献综述

1919年,林风眠到法国留学。在欧洲,他先后在法国两年多,学习正统美术。之后到德国游学一年,最后又回到了法国,这三年是其进行自由学习和创作的时期。1923年前后,德国的表现主义兴起,结合他这一时期作品可以看出是有受到表现主义风格影响的,在德期间也迎来其第一次创作高峰。《摸索》(图1-1)正是创作于1924年在德国游学时,也是林风眠早期人物画的代表。画中的多用正面表现人物,突出人物特征,而衣服仅用深色处理,画法简单而粗犷,少有细节,充满表现主义绘画的特点。留学这一时期,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林风眠多作油画,绘画风格偏向表现主义。

1926年,林风眠回到中国,之后十多年中在北京以及杭州执教。回国初期,创作以油画为主,从他的这一时期作品可以看出题材基本来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造型简单,笔触粗犷,色彩凝重强烈,风格还是偏向于留学时期的表现主义。代表作品有:《人类的痛苦》(1929年)(图1-2)、《构图》、《裸女》(1934年)等。三十年代中后期,林风眠主要是画中国画,人物画、花鸟画、风景画都有,绘画内容脱离了现实的束缚。同时,林风眠也开始结合西方美术对中国画的改良与创新进行思考,他在文人画题材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通过造型、色彩、空间等将中国画同西方绘画结合起来,为中国画寻找新的发展,他所画的中国画没有很强的传统风格,尤其是笔墨,没有条框去约束,所画内容简洁单纯,生动有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流传下来的这一时期的人物画极少,从他的其他题材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也提出“吸收西方的新方法,放弃摹仿和抄袭观念”,基本确定了“调和中西”的思想。[ 

上一篇:小相思土特产品牌形象设计整体视觉形象
下一篇:花鸟画笔墨探索及创新

在创作中对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借鉴

唐勇力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徐悲鸿中国人物画造型研...

浅谈水墨人物画创作有感

中国传统五色观对传统人物画的影响体现

浅谈当代写实性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语言

美展中国人物画中少数民...

基于安卓平台的二维码会议管理系统设计

“时尚与旅游”电子杂志的设计制作

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研究【2772字】

农村幼儿教育开题报告

透过家徽看日本文化家紋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家电制造企业绿色供應链...

华夫饼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科研管理中统计报表...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

ASP.net+sqlserver会员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