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崛起,逐渐统一北方,北魏及其后的北方王朝与东晋及其后的南方王朝对峙,形成所谓南北朝时期。以北魏代表的北方王朝占据中原腹地,政治、经济逐渐走向稳定发展,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化也在吸收南方文化的基础上走向繁荣,魏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魏碑书法继承汉魏以降“铭石书”的传统,同时受到东晋、南朝“二王”新体书法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完善了楷书的表现形态,为隋唐时代典范楷书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鲜卑人汉化的基础是汉字,文字从来就是统治者实施王政教化的根本,北魏立国之后当然会更加重视,北魏时期流行的字书是流传于当时的《急就篇》,当时有声望的书家是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崔氏传卫氏一系的古体书法,古文、篆书和草书,卢氏书家取法钟书,推测他们擅长铭石书、章程书和行押书。,北魏时期,崔氏书家的声望高于卢氏居于主导地位,崔氏书法在当时传扬势头之大,

范围之广,卢氏望尘莫及。

2。3 十六国楷书文献综述

由于二王一系的新妍书风在南方的盛行,与东晋时期相对的十六国时期的铭石体此时还处于旧体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方铭石体的楷化要晚与南方。所以此时的楷书演化进程我们要从十六国时期的墨迹书法中来探知。西晋末年,政局动乱,政权割据,分裂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时期的楷书大体是沿袭魏晋时期,这时期的主要楷书面貌主要见于写经体,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古籍写本,二是佛经写本,三是日常往来文书。这些写经体楷书大多都有相同的特点:

1。 横向笔画长,纵向笔画短。

2。 横向的收笔重,捺笔肥厚。

3。 横向笔画出现左低右高。

4。 左右结构的字字头平齐;个别的字脚因为戈笔、捺笔的引长,出现左高右低。

5。 结字是“平结式”,保持平正的姿态。

由上述描述的十六国时期的楷书面貌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楷书与西晋时期楼兰出土的文书楷书有相似之处,又印证了,北方楷书发展缓慢,十六国时期沿袭西晋书风而来的特点。然而十六国书法作品遗留较少,近几年随着考古的不断挖掘,十六国的书法面貌才渐渐漏出面目。

上一篇:尚意书风下的文人情怀以范成大为例
下一篇:析王铎贬怀素书法的成因

新表现主义下的时代面孔...

我国两宋园林史研究现状分析

杨维桢书法风格成因探析

定格动画中的镜头运用与特性浅析

浅析现代导视系统设计及未来走向

浅析《芥子园画传》的画...

徐霖篆书风格浅析

家电制造企业绿色供應链...

基于安卓平台的二维码会议管理系统设计

透过家徽看日本文化家紋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

华夫饼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尚与旅游”电子杂志的设计制作

农村幼儿教育开题报告

ASP.net+sqlserver会员管理系统设计

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研究【2772字】

企业科研管理中统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