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的《陈尚仙墓志》(图1)完成于公元736年,当时社会处于玄宗时期,二王书风虽不像初唐时期那样独行,但该碑的整体意韵还是处于初唐时期,用笔稳重,带有行书笔意,结体疏朗沉稳。此作品中甚至有很多字和笔画结体用笔直接取唐《兰亭序》摹本,比如碑中的“九”、“天”、“在”等字。

除了明显的二王风格之外,该作品的用笔和结构上还有些初唐四家的风格。因此,这一时期的徐浩在书法上还处于初期学习的阶段,个人的风格特征并没有形成,同样也反映出徐浩在研习二王一路书法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且受益匪浅。徐浩的书法洋溢着二王的气息,受到祖辈父辈的影响,那么也可以证明徐浩家族的书法深受二王影响,并且对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一定深有研究

另外,与徐峤之的《姚彝碑》相比较,《陈尚仙墓志》的笔画更显得厚重,但是与徐浩后期作品相比,风格偏向瘦劲,这也体现出唐代书法审美开始从崇尚二王书风的飘逸俊秀向盛中唐时期追求大气磅礴的书法风格转变的变化,徐浩的书法风格也是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据记载,徐浩自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在集贤院任职,陆续在任二十余年,因其文笔皆善,源|自&吹冰}文~论{文]网[www.chuibin.com,宠极一时。《旧唐书》 记载:“肃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时天下事殷,诏令多出于浩。”又有:“玄宗传位诰册,皆浩为之,参两宫文翰,宠遇罕与为比。”证明了徐浩的书法在朝堂之上是深受欢迎的。另外,徐浩有记载的和现存的书法作品大都呈碑刻的形式,这从侧面说明,徐浩的书法在坊间也非常盛行。徐浩在任期间,多次充任书籍搜访使搜集天下逸书,收获二王书迹多达二百余卷。在这种长期的搜集与鉴赏工作过程中,不仅大大提升了徐浩的鉴赏能力,更接触到大量的二王真迹,为其书法生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再加上当时学书二王风气弥漫,家学书风对他的影响,因此徐浩这一时期的个人书法风格应尚未形成,正处于研习二王书法的黄金阶段。

上一篇:《急就章》宋克混合体草书探源
下一篇:沈尹默书法教育观刍议

关于现代个性化首饰发展趋势研究

杨维桢书法风格成因探析

乌铜走银现状对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探讨

论国产动画片的创新发展以《大圣归来》为例

从吴镇《心经》谈元代隐士书法

徐霖篆书风格浅析

画意摄影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孙郡的作品为例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