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形式美感

中国画是装饰性、形式感很强的艺术,在创作《阳为惊悼》时,我注意从造型特点、线性特点、笔墨技巧等方面表现作品的形式美感。

 4.1  造型特点

   《阳为惊悼》主要分为三部分,通过对人的动态、表情、场景表现人物的精神层面。第一部分为单个人物坐像,着重对人物动态进行描绘;第二部分为人物半身群像,主要抓住人物面部特征来刻画人物心情;第三部分为场景描绘,虚化人物细节突出场景来表现丧葬时的氛围,《阳为惊悼》突出了写意人物画意象造型的特征,注重心灵的“真实”,既不过分追求客观对象的真实,也不主观臆造。这样在作画时,我就能够较为自由地选择和利用形象的各种因素,舍去外光和物体的具有强烈西方透视色彩的明暗因素,把“体”和“面”的变化转化为“线”,把立体的三维空间关系转化为二维空间。“根据形式美感的需要,进行适度的概括、夸张和变形,并加入个人的情感,意趣和个性,从而加强了写意人物画的抒情性、表现性和艺术性。”[ ]

4.2  线性特点  

     《阳为惊悼》以线为主要的造型手段,线是画面的命脉,以线造型本身就是一种意向造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太依赖直观,而更多依赖观察后记忆的筛选,把无相表面的、可变的、非本质的东西统统抛弃,保留下来的是物象最本质的、最稳定不变的基本特性,它是一种概括、洗练而又能动的艺术语言,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下笔之前,画家必须对对象的形体构造已有充分准确、透彻、肯定的分析,下笔之后又须适应着对象的要求掌握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芥舟学画》)的微妙变化。这是一种比较不依赖于直观表象,而更多依赖于观察后的记忆筛选,把表面的、易变的、非本质的东西统统抛弃掉,把物象最本质的、不变的基本特性保留下来。由于我中国画下笔之后就很难改动,所以我国绘画十分重视“立意”的功夫。这“立意”就是用笔之前对于对象的分析认识的功夫。所以我在创作《阳为惊悼》时线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经过归纳或是主观塑造来表现物象。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的特性,也为我的线造型提供了艺术表现以及感情更大自由的抒发空间。

上一篇:试论中国画创新语言
下一篇:结合《迷失》浅议动画短片中3D角色的制作

中学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

在创作中对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借鉴

浅谈写意人物《晨练》的创作体会

国画人物《父亲》创作的眼到手到心到

唐勇力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人物面部情绪的图形设计

最好的我们人物卡通形象设计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