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篆隶笔意观念的形成及内涵

2.1篆隶笔意观念的形成

    最早可上溯到宋代找到有关“篆隶笔意”书法观念的文字记述。宋代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书法观念,是由于隋唐以后的真、行、草书中“篆隶笔意”日渐丧失,书风的演变离古朴,趋妍美,呈现出日渐靡弱的偏向,到宋代引起了注意。有感于这一历史现象,宋人黄伯思曾对今体书中“篆隶笔意”渐失的历史过程及其表现,自汉魏至隋唐作过一番检讨。他在《东观余论.跋陈碧虚所书相鹤经后》中说:“自秦易篆为佐隶,至汉世去古未远,当时正隶体尚有篆籀意象。厥后钟常、士季及晋王世将、逸少、子敬作小楷,法皆出于迁就汉隶,运笔、结体既圆劲淡 雅,字 率扁而弗椭至陈、隋间,正书结字渐方,唐初犹尔。独欧率更、虞永兴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后人竟效之,逮不及二人远甚,而钟、王楷法弥远矣。 这是因为唐代与魏晋的历史距离已是相当之远,同时,唐代的书法较之前代的书法有新的、显著的突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脱离了钟、王的法度,经过陈、隋时期的渐变过程,至唐代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突破即是对前代书法作了一定程度的否定。这种否定,是对魏晋钟、王古法的破坏,“篆隶笔意”丧失现象日益严重为其显著特征。书风的演变离古趋妍,呈现出日渐靡弱的偏向,从而导致了倡导“篆隶笔意”的议论的出现,以至“篆隶笔意”书法观念的形成。

上一篇:米芾“字之八面”说浅析
下一篇:吴昌硕临《石鼓文》和他大写意花卉作品之间审美对应

苏轼楷书中“尚意书风”的体现

篆隶楷书中的“华饰”现象研究

崇董书家査士标行草书艺术浅析

篆隶楷书中的华饰现象研究

王铎对米芾行草书的取舍探析

金农漆书的书风浅探

张瑞图行草书艺术风格解读一改时弊纵笔自成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