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郑孝胥对碑的继承

由于郑孝胥极力抵制“馆阁体”,所以他也卑视晋唐格辙。可以说南北朝的书法,楷、隶、行草无论是凝重还是飘逸都已达到极致,而到晋唐以后,书家大都拾其遗绪,从结构入手,乞求达到完美,诸如唐人下笔,应规入矩,况且无论字之大小、长短、肥瘦本应随其自然之态,岂能如一,晋唐书法已距南北朝之远可见矣。钟、王书法,下笔自然,毫无做作之气,其所取法皆自汉魏,风格古朴、意态潇洒,而唐以后,世人大都跟随钟、王,早已忘本,故只能取其形而不能得其神韵。这其中的原因,无疑是唐人以书取仕,而不允许个性的发挥。郑孝胥极力抵制“馆阁体”而提倡碑学,其实与当时的时代紧密相连。在清末,书家大力提倡碑学而抵制帖学。包世臣曰“书至唐季,非诡异即软媚,软媚如乡愿,诡异如素隐。”[9]包氏的书法理论成就影响至整个清末,他认为唐宋以后书法衰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笔法不传。故包氏提出“欲见古人面目,断不可舍断碑而求汇帖” [10]可见包氏对于碑刻的重视。

上一篇:杨凝式《韭花帖》对王羲之的继承与创新
下一篇:何绍基对颜书的学习和借鉴心摹手追颜平原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