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γ-环糊精在毛细管电泳中对N-Fmoc氨基酸的手性分离(3)
表1.1 HPLC与CE的对比
项目 CE HPLC 项目 CE HPLC
柱效 105~106/min 104/min 流通池光径 <100μm 104μm
峰容量 11~15/min <5/min 驱动力 电压 液压
UV检测限 10-9g/mL 10-10g/mL 样品预处理 一般不需要 需要
样品量 10ng~0.1μg ≥10μg 分析成本 低 高
1.2 毛细管电泳法综述
1.2.1 毛细管电泳法的发展
毛细管电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只是作为一种
物理
化学现象来研究的。大家公认的是Tiselius[ ]在1937年第一次使用电泳作为一种分离方法,建立了移动界面电泳方法,并成功分离了五种蛋白质。这之后,Hjerten[ ]在1967年首次提出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的概念,这被看作是CE的起源。1981年,Jorgenson和Lukas[ ]使用内径为75 mm的熔融石英毛细管进行毛细管区带电泳,获得了每米4×105理论板的极高分离效率。这次实验证明了CE的潜力和效率,自此以后CE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努力,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离模式。第一个商业化的毛细管电泳仪在1989进入市场,此后关于CE的应用和著作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手性分析的研究贡献颇大。
1.2.2 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有效的对映体分析方法,相比其它手性分析方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毛细管电泳的分离过程通常是在内径为25-100 µm的熔融二氧化硅毛细管中,10-30 kV电压下和10-30 kV/cm电场中进行的。CE中所用的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很小(25-100 µm),产生的工作电流小,并且毛细管中心距外界近,产生的热量可以很快散去,从而能防止电泳区带的增宽。所用的缓冲液可以是水相、有机相和极性有机溶剂,能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毛细管电泳只需要很少的溶剂和样品(1-50 µL)消耗就能获得成功分离,并且分析时间最快能低于1 秒。手性拆分剂选择的灵活性也是其一个显著优点。大部分用于HPLC或GC的手性选择剂也能适用于CE。手性拆分剂能够添加到缓冲液移动相中,也能作为手性固定相。并且由于手性选择剂的消耗很少,能够使用价格高的拆分剂。值得一提的是,CE在选择分离模式上也具有灵活性,如毛细管区带电泳、亲和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等点聚焦等,具体如表1.2所示。毛细管电泳的这些优点显示出其作为手性药物分析分离手段的强大潜力。
表1.2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20]
类型 缩写 说明
单根毛细管
1、空管(自由溶液)
毛细管区带电泳 CZE 毛细管和电极槽灌有相同的缓冲液
毛细管等速电泳 CITP 使用两种不同的CZE缓冲液
毛细管等电聚焦 CIEF 管内装有pH梯度介质,相当于pH梯度CZE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ECC 在CZE缓冲液中加入一种或多种胶束
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 MEEKC 在CZE缓冲液中加入水包油微乳液
高分子离子交换毛细管电动色谱 PICEC 在CZE缓冲液中加入可微观分相的高分子离子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基于临床试验数据的合作网络研究
下一篇:
蛋白糖链的改造研究+文献综述
免疫组化技术在PD脑内炎症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病理性活化的星型胶...
石墨烯-环糊精毛细管电色...
蛋白药物在PLGA微球中的包埋与缓释研究
酶刺激响应型纳米容器的制备
吡唑的硝化及反应机理研究
重组腈水合酶的表达及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