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河蟹颤抖病EsRV新的呼肠孤病毒流行病学分析(2)
1.2生活习性
河蟹栖于淡水湖泊河流,通常隐蔽在水草、石砾中。喜欢穴居,昼伏夜出。洞穴一般呈管状,洞口为椭圆形、扁圆形或半圆形,洞底不与外界相通。河蟹生长能适应的温度范围大,最适温度为5℃~35℃,温度低于5℃,河蟹基本停止摄食,温度高于35℃容易产生早熟个体,并且穴居比例明显提高。养殖水体的盐度应该控制在3‰以下,否则会导致幼体大量死亡。PH值在7-8之间最宜 [11]。
1.2.1繁殖
河蟹具有洄游特性,在秋季性成熟后的个体由淡水向海水迁徙,在咸淡水交界处交配繁殖。交配之后的雌蟹抱卵,每只可产数万到上百万粒卵,抱卵蟹经过一段时间孵化即可出苗。刚孵出的个体是溞状幼体,下一阶段为大眼幼体阶段,即蟹苗,中间需经过5次蜕皮,然后蟹苗再溯河进入淡水水域生长育肥[26]。河蟹繁殖有发情阶段、交配阶段、排卵阶段、产卵阶段、搅卵附卵阶段5个阶段。
1.2.2河蟹的养殖
河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历来被人们视为水产珍宝,江苏阳澄湖大闸蟹闻名国内外[22-23]。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野生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资源有限,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人工养殖,2000年后,池塘生态养蟹技术逐步形成[23-24]。目前,河蟹养殖技术趋于成熟,出现许多新的养殖模式,有单养和混养模式,单养模式就是主养河蟹单一品种,这种养殖模式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养殖难度大;混养模式就是以河蟹为主再混搭其它品种,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养殖效益好。
2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病学
2.1国内外研究情况
河蟹颤抖病俗称抖抖病 、环爪病、宽爪病 、抖脚病等 ,根据其症状命名。1994年,该病第一次在江苏省个别蟹池发现后, 接着在江浙一带及其他淡水地区相继发生 ,并且日趋严重。现阶段我国主要河蟹养殖区都被感染[2]。该病死亡率起伏范围较大,不同水域发病率不同,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伤[3]。有关河蟹颤抖病的研究,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病因、病原。至于病原,有研究表明是细菌(杨先乐等,1998 ;魏则能等, 1999;薛仁宇等, 2000;)也有研究显示是病毒(陆宏达等,1999 ;何介华等,1999;陈辉等,1999;孙学强等,2000;沈锦玉、黄琪琰等,2000),还有报道认为是食源性和药源性物质(潘连德,1998、1999)或者是类立克次氏体生物所引起的(顾志峰, 2001),还有一种是多病原学说认为颤抖病是一种多病原综合症(周宏,2000)[4]。总之,关于颤抖病发病的病因以及主要病原都没有确定。
2.2流行特点
首先,河蟹颤抖病主要发生在江浙一带的淡水地区,江苏最早发现,之后在浙江、上海等地出现,危害程度逐年上升,特别是对大规模小型水域的池塘和稻田养殖区。水温、放养密度、种质、水质等因素都会对疾病发生率造成影响[7]。
其次,颤抖病主要发生的季节是夏季7-10月,中间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水温一般是23-33℃,立秋后由于水温降低发病情况更为严重,不过水温一旦低于20℃,发病机率大大降低[3]。
最后,颤抖病主要危害的是7月下旬即将成熟的蟹子,其他甲壳类动物未发现感染,发病死亡率有较大浮动,低至1.2%,高达96.4%,并且不同水系差别较大,其中长江水系小于辽河及瓯江水系[3]。
2.3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
2.3.1临床症状
发病河蟹反应不灵敏、行动缓慢;螯足无力、步足抖动、环爪;观察腮部可见腮排列不规整并发生颜色变化,病变的腮为浅棕色,严重时为黑色[1]。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导致河蟹少食甚至不食,约4-5天后病蟹死亡[8]。
2.3.2组织病理学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谈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
长期灌胃添加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生长及免疫的影响
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多肽的化学合成与生物表达
常州市溧阳社渚中学初中...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血脂...
社会网络分析法农村慢性...
ADCY3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研究
河南省农村慢性病管理人...
医学生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调查及分析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