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jamalli等人[4]以蒽作为发色团,设计了基于脱质子机理的氟离子探针3,探针3可在VCHCl3:VCH3OH=1:1的混合溶剂中识别低浓度的氟离子(0.1当量),当氟离子加入后,溶液颜色由深黄色变为亮红色,而其他阴离子却没有相应的颜色变化,进而证明探针3可选择性的识别氟离子。识别机理主要是通过氟离子与探针3中的NH发生了脱质子作用,引起了电子云密度的变化,进而造成了裸眼颜色的变化。而低浓度的氟也能引起颜色的变化,说明探针3对氟离子有高度的敏感性,即探针3对氟离子有高度的敏感性和专一性。
 
Zhuang等人[5]报道了香豆素衍生物的氟离子荧光探针5,物质结构如下,探针与氟离子作用前后,红移170nm,溶液颜色有黄色变成蓝色。机理为氟离子与NH作用,脱去FHF改变了电子云的排布,致使紫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3.2 路易斯酸碱配位作用
基于配位作用的识别探针,利用金属离子和路易斯酸的缺电子性,而氟离子属于高电荷密度的离子,当氟离子存在时,金属离子会从络合物中解离出来或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引起裸眼的颜色变化或者光谱的变化,进而识别不同环境下的氟离子。除了与金属离子作用外,氟离子对硼原子也具有强烈的结合能力,易于形成酸碱配对效应,该类荧光探针主要利用氟离子的存在会阻断有机硼衍生物的共轭体系,致使作用前后发生强烈的荧光的变化,从而对氟离子实现高选择性的识别。
 
2011年,tang课题组等人[6]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氟硼二吡咯为荧光团的氟离子探针,探针设计是以Se作用荧光淬灭基团使探针处于OFF状态,当氟离子存在时,氟离子进攻B-Se键,脱除淬灭基团,进而是荧光处于ON状态。探针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且可用于细胞中氟离子的检测。
Fu等人[7]设计了探针9作为氟离子荧光探针,其识别机理为氟离子与探针9中的铁离子发生脱络合作用,生成化合物8,发生OFF-ON荧光光谱响应。化合物8可通过络合作用得到探针9,从而实现双向识别。
上一篇:原花青素对铅诱导脑SOD ,GPX, CHE的影响
下一篇: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生产医药原料ADD的工艺研究

基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自...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杭州市...

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氟...

延续护理對支气管哮喘儿...

双氯酚酸钠预处理對减少...

诺氟沙星胶囊粉末用于压...

护理干预對门诊學龄前儿...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